他希望教友们以祈祷支持工程建设,以无私奉献的精神资助这项工程,祈求天主赐福并使这项工程圆满完工。随后麻神父祝福了建筑场地和基石,接着举铲为基石培土,正式宣告教区公署建设启动。
可敬者佩特里洛(ChiaraCorbellaPetrillo)以信赖之心面对病痛的榜样,显示出人在今世便能生活于天主的圆满生命之中。这并非放弃,而是全身心地生活,并摆脱虚假的安全感。
他是一位好牧人,为寻找迷失方向的羊而来到世界上,为的是用十字架上倾流的血洗净他们,恢复圆满和谐的天人关系。我们众人是否被天主这种爱所感动呢?全在于我们是否慷慨奉献自己。
从某一方面来讲,那是一种反辩证,可怕的受难转变成巨大的喜悦和光荣,而且因为这喜乐和光荣而得圆满。更重要的是,受难和复活之间有一种连续性。那正是接受默感的福音要指出的。
从来没有人瞻仰过天主;如果我们彼此相爱,天主就存留在我们内,他的爱在我们内才是圆满的。”(若一4:11-12)像上主爱我们一样。他爱我们甚至差遣他的儿子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
由于天主造我们是要我们得到圆满的喜乐,所以基督徒的生活应该是陶醉在圆满的爱中,沉重的十字架变成了温柔的爱河。
她不怕是因为她的爱,在爱内没有恐惧,反之,圆满的爱把恐惧驱逐于外,因为恐惧内含着惩罚;那恐惧的,在爱内还没有圆满。(若一4:18)说句心里话,如果天主今天要我回去,我真的有点怕。
与基督一起跨越现世门槛的那一边有永生,它将是与天主圆满的共融,默观祂……无限的爱”(诏书21)。“如此圆满共融的特征是什么呢?是幸福。幸福就是作为人的圣召,是每个人的目标”。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强调,我们生命的圆满,不取决于我们积累了什么,也不取决于我们拥有什么,而在于我们懂得以喜乐的心去接纳、去分享。
耶稣的复活并非一个美丽童话的圆满结局,并非一部电影的幸福结局,而是天主父的介入,天主正是在人的希望破灭时介入。在一切似乎丧失、悲痛,感到需要放下十字架的时候,那正是最接近复活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