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没有余地;让我们将它留给那些只求理性却永远找不到真理的怀疑论者们。冷漠没有余地,它支配着那些因害怕失去某些东西而无法给予爱的人心。各种忧伤都被消除,因为耶稣圣婴是人心的真正慰藉。
每次被这种思念折磨得痛不欲生时,他就想,永远不再服这味药了,把她从记忆中抹去吧。然而,接下来的,不是轻松,而是更深的思念、更深的痛苦。
他继续谈论基督徒的希望,藉着圣保禄宗徒对我们的自我夸耀(参阅:格後十一),勉励我们事事感恩,永远保持希望,因为天主永远爱我们,祂赐予我们的希望绝不叫人失望。
夏天,我休假回家后,根据天主教的教义,去附近的教堂为姥爷上了弥撒,为他做了祈祷,敬表哀思与祭念,但愿在天堂的姥爷祝福他的后辈子孙永远安康。姥姥叫孟仙,1929年出生于一个叫孟家打花的小山村。
事实上,天主与我们的距离永远很近,而所产生的远近差别,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心态。但愿所有兄弟姐妹的心,都能与无所不在的天主,心心相印,合而为一,永远同在,永不分离。
付出不应图回报,因为永远的赏报在天上。于是她就不再为二哥的做法愤怒,每次他二哥来看父亲时她都会沏茶倒水,热情接待。因为她觉得无论二哥的态度和做法如何。但他既然来看父亲,就代表他还挂念父亲。
(玛1:21)也是永生和丰盛生命的渴望,“凡活着而信从我的人,必永远不死。”(若11:26)“为叫他们获得生命,且获得更丰富的生命。”
我也借此机会,再次感谢教宗本笃十六世对我的信任;为我自己、为圣座圣职部的全体工作人员祈求教宗的降福,使我们大家继续孜孜不倦地为司铎和圣教会的真正益处努力奋斗,永远也不要辜负基督的爱。
圣座促进新福传委员会主席菲西凯拉总主教1月24日天主圣言主日主持弥撒(梵蒂冈新闻网)“天主永远不会远离我们人类,也绝不会厌倦我们。”
此前,以色列人与周围民族的信念没有区别,认为死亡永远终止了生命,无论善人和恶人最后都要进入一个“万人坑”而了却一生。不过,以色列人“与其他民族不同”,虽然如此,他们“仍相信天主的仁慈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