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名为厄玛奴耳,即与我们同在的天主圣子降生成人了——不是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不是在位高权重的家室,也不是在令人称羡的书香门第,而是在白冷城外的马棚之中。
人不断祈望用自己的力量建巴贝耳塔,好与天主比个高低,同天主一样。 教宗提到耶稣在最后晚餐所行的举止,强调牢记这些举止的重要性。耶稣在那一晚上为门徒们洗脚,而且叮嘱他们也要彼此做这件事。
孩子取名厄玛奴耳(天主与我们同在)。生命是天主赋予的。同样也应托付于天主手中。10月中旬,婴儿还没满月,女儿就推着婴儿车,我们一同到教堂申请婴儿洗礼一事。
在她90高龄后耳不聋,眼不花,认针、刺绣技艺更加娴熟,这是天主的恩宠所赐,被教友们亲切地称为“刺绣大王,绣花状元”。
圣母玛利亚是慈悲之母,因为她生育了耶稣,祂是天主慈悲的面容,万民期待的厄玛奴耳,‘和平之王’(依九5)。教宗表示,降生成人的天主子将祂的母亲赐予我们。
教宗指出,厄里亚「为信仰奋战」,在加尔默耳山上打败了数百名崇拜偶像者;之後他受到严厉迫害,灰心丧气,在一棵树下消极等死。然而,天主不任由他委靡不振,派了一位天使去命令他:起来,吃东西,然後继续前行。
老人眼不花,耳不聋,所以很清楚神父来为她行傅油圣事,让她一路有天主恩宠的陪伴。事不宜迟,点上一支蜡烛,神父就以十字圣号开始了圣事。在简短的讲道中,神父提醒这位教友,她受苦是与耶稣一起受苦。
(玛10:27)让有耳能听的都能听到,都能分享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恩福宠。
他远赴千山万水,躲避依则贝耳王后对他长期的迫害。先知的事迹让我们想起了今天许许多多的青年。他们亲身经历了与先知相同的遭遇,因战争、独裁统治或饥荒而不得不前往它国避难或移民。
先知的这一呼吁在这圣诞节预备期非常适合,因为它表明耶稣是厄玛努耳,即天主与我们同在,天主的临在是喜乐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