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于1986年出版《中国基督徒史》法文版,并于1992年由中国社科院耿昇先生译为中文。
不过,人们对圣史路加的这一记载,所报的态度却是因人而异的。不少人因圣史的这一记载,深深体会到天主的无限仁慈,也认识到自己罪大恶极,只要能认真悔悟,彻底悔改总能蒙受主的救赎洪恩获享永生的。
因为耶稣也提到史逻亚塔的倒塌,造成许多人伤亡,我想人们一样问了耶稣对那悲剧的看法。他们想知道,该怪责谁呢?比拉多(压迫者)?或加里肋亚人(制造事端者)?还是悲剧中的亡者(罪人)?
四部福音都没提到任何石柱,但是三部福音一致明确记载,基督受了鞭刑(参阅:谷十五15;玛廿七26;若十九1),而圣史路加则是泛泛地提到惩罚(参阅:路廿三22)。
而且在同时代的犹太史和罗马史中都有确凿的旁证,两千年来基督徒的无数见证更是证明了耶稣的真实。卢梭说:“耶稣的一生是伟大的奇迹,倘若谁能虚构这样的故事,除了出现比耶稣更大的奇迹,是不可能的。”
同样,梵二大公会议《教会宪章》强调我们可以称真福童贞玛利亚和天主教会“共同”使命:“玛利亚深刻地加入了救恩史,反映着信仰的重大教导,当她受颂扬和敬礼时,号召信友接近她的圣子及其牺牲,接近天父的爱。
默想内容从教宗方济各第一次弥撒讲道中提及的圣若瑟的形象、玛利亚和耶稣的守护者,得到启发。科尔蒂主教向梵蒂冈电台解释说:默想内容的关键词是守护。
是啊,伯多禄虽三次背主但知错而改,丝毫不损他首任教宗的形象!二十年前,一位老神长管理的一座教堂要举行祝圣礼,典礼日期是两月前定下的,嘉宾有近有远。
到耶稣诞生及被钉死后复活再升天的天主伟大的救赎人类计划,并讲述了在每日弥撒中教友要做好的一切准备,怎样参与弥撒,怎样办和好圣事,怎样教育子女,教给教友怎样祈祷,在生活中要处处行爱德,处处彰显耶稣基督的形象
影像展筹备负责人安帕罗说:「我们希望让青年看到的,不是受迫害下教会的负面、悲伤形象,全然相反地,我们希望让他们看到,活在十字架上,信德更加坚定;而信仰愈加坚定,愈加亲近耶稣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