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欧洲进入中世纪以来,教会成为古典文化的主要载体,不计其数的基督教学者为挽救古典文化,发扬古典学术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教会的努力下,不仅希腊、罗马的文明成果得以保存下来,还整体带动了欧洲的学术发展。
我常讲,教会需要有理论的探讨,需要有精深造诣的学者,但我们也需要踏踏实实,接地气的福传热情和做法。
但是,明代学者唐甄认为,这“通天”之路的选择,是“变用”心灵的结果。他说:“心,灵物也。不用则常存,小用之则小成,大用之则大成,变用之则至神。”
著名学者林语堂先生有体会,他说,大多数人信仰基督是因为看到基督徒的行动。耶稣三年传教,讲得好,做得更好,真正是言传身教。
教士邓明德(P.Vial)所收夷人区植物至为外国学者所重。副主教龙氏(Ducloux)及赖教士(Dclavay)亦各有所获。赖氏采集尤勤,虽老不倦,其范围亦较广,昆虫、蛱蝶无不搜求。
特别是颜世富博士本身是北川县禹里乡人,而且是在北川中学就读多年并从这里考入大学的,他目前是国内学术界享有盛名的一位学者,他的演讲更是赢得了北川高中师生们的热烈掌声。
其中,年迈61岁的老教友姚如望,洗名若望,是位学者,为人好学深思,他曾制作了四面小旗,上面写着自己的姓名、籍贯、职业,将其中一面插在头上。
按理说学者专家应成为与真理合作的人,他们应像光明在暗处向义人照耀。(参咏112:1~6)而一些衰邦之舌却在保护扩大这阴死之地,并在这阴暗晦涩里牟利!
有位学者说过:圣人不一定都是神父,但神父不渴慕成为圣人是不可思议的。圣不一定要完美,圣之所以为圣,关键在于是否努力。
除了精通必修的圣经、信理、教会法典与伦理神学外,还精熟地掌握了拉丁、意、英、法、德、希腊语言文字,加上母语,他已成为一名贯通七国语文,精通中西文化,博学多才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