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拒绝走近那受苦的男人、女人、儿童或老人,我就是拒绝走近天主。现在到了比喻的高潮部分:撒玛黎雅人,就是那个被鄙视,被众人不齿的人,他必定也有自己工作,有自己的事要做。
伯多禄最后为羊而死,他没有离开受苦的教友们。后来的传教士也是如此,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天主托付给他们的羊,因为他们爱耶稣。今天耶稣同样问我们每一个人:某某,你比别人更爱我吗?我的答复是什么?
天主甚至不愿意恶人受苦和死亡(厄33:11),怎能拿无辜者中的无辜者———他爱子的死亡来寻求快乐呢?相反,我们需要一再强调:痛苦就其本身而言,在天主眼里毫无价值。
正如菲律宾的《教理讲授指南》指出,众多天主教徒所描绘的基督圣像,就是婴孩耶稣,及受苦的基督。由此看来,这两个形象,正代表着信者对基督的印象。
’一个生病、身患残疾的人,能够支持其他受苦的人,成为他们的光,转变他们的处境。藉着这个特恩,你们是教会的一项恩典。
结束暴力,让人道主义法律得到尊重,给受苦的人提供必要的援助!冲突各方应放下以武器解决问题的藉口,回到谈判的道路。 教宗方济各多次高声重申:愿上主使暴力者悔改!使那些策划战争的人悔改!
一般而论,《讨论后报告》受到好评,称它能够充分反映出上周全体大会上表达的思想,体现了教会爱忠于基督的家庭,有能力接近处在困境中的人,体谅在牧灵挑战的背后有许多人受苦。
教宗说:教会经由她的可见体,那看得见的一切,圣事和我们全体基督徒的见证,每天都蒙召接近每个人,尤其是穷人、受苦者和遭排斥者,好能不断让众人感受到耶稣那怜悯和仁慈的目光。
法国VincentdePaul神父(1581-1660)非常关心贫困和受苦的人,因此他建立了两个修会:遣使会和仁爱修女会,以解救贫穷者的需要和痛苦。他们中许多人被派遣到中国。
基督的肉体是一个懂得受苦、为我们牺牲性命的肉体。教宗最后说:愿耶稣亲近人的榜样,从爱到满全法律的榜样,帮助我们永不陷入虚伪。虚伪的基督徒实在恶劣。祈愿上主拯救我们免于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