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西凯拉总主教说:上次教会举行信德年是在1968年,根据传统纪念伯多禄宗徒殉道一千九百周年。1968年为所有人都是特殊的历史时刻。
谈到天主教会于隔天庆祝的圣伯多禄和圣保禄瞻礼,教宗说,这两位宗徒以为主殉道所作的宣讲是建设教会的坚固永恒的基础。宗徒们忠实地将这一信仰的宝库传下来,而我们之间已经经历过的共融根基就在这个宝库内。
当年9月11日遣使会士董文学神父在武昌殉道。之后不久,他的同会会士古伯察(EvaristeHuc,CM)和秦噶哔(JosephGabet,CM)两位神父打扮成喇嘛到西藏去,后来被认出,不得不离开该地。
这些舍身殉道的前辈中当然有教友,但更多的是神父与修女。有些人对已经逝去的老前辈久久难以忘怀,却对于迈向天堂的同时代的修道人投之以鄙夷的态度。
做传教士意味着一心一意爱天主,爱到做出殉道的见证;意味着爱近人,即“认识别人,亲身体会,与别人对话分享”;但也意味着不能不向人宣讲福音。
不幸的是,在我们的时代却出现了无数遭受迫害、甚至殉道的例子,使得加色丁礼教会蒙受了苦难。教宗表示:散居他乡的加色丁礼信徒渴望与自己的根源保持牢固的联系,也渴望融入新的环境。
教宗说,今日教会需要见证人,即圣人,日常的圣人,生活平凡却言行一致的圣人;也需要坚持到底、直至殉道的见证人。这些人是教会的鲜活血液;这些人是推动教会前进的人,是见证人。
教宗方济各一如他的各位前任,很清楚在中国的天主教会团体所经历的苦难和不被理解,经常默默殉道的处境;但他也知道,这个教会团体切望与伯多禄的继承人完全共融,以及目前所取得的进展。
引用《玛加伯书》记载的母子八人殉难时,母亲鼓励自己的孩子们在殉道前不让步的事迹,教宗指出了妇女在守护记忆和历史根源的角色。你们要守护记忆:救恩的记忆,天主子民的记忆。
教宗表明:「这慈悲的爱要求我们走到生活的各个角落,触及所有人,虽然其代价可能是『名誉』、舒适、地位……甚至是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