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亲戚中就有四位曾先后因为父亲的讲劝而接受了洗礼。每日的祈祷与主日弥撒,父亲更是不会忘记。他不会骑自行车,主日瞻礼常步行四里多或近二十里路去附近的堂区或县城参与弥撒,冬夏如是。
当我明白了这一切时,多么希望自己也能从此拥有这份不变的依靠和永远的坚强,我开始了正规的慕道,但由于工作原因我错过了当年的洗礼(我们堂区每年只在复活节授洗),我又被安排在下一年度的慕道者中。
圣堂经历过解放战争的炮火洗礼和“文革”的严峻考验(教堂当时被没收改为官井梁小学)。1985年落实政策,小学搬迁,教产回归。经两次大规模维修,教堂仍保持原貌。
(玛1:21)藉着我们个人的悔改、皈依和接受圣神的洗礼,才能自由而实际地归属于他。
抑或自认为拥有基督徒的身份,因为我从小就接受了洗礼,或者我出生在一个人人都是基督徒的基督宗教国家?世俗会慢慢地渗入,滋长,为自己辩护,并传染他人。
这是基督亲自体验的死亡经验,代表了在洗礼中浸入水中再浮出水面的过程,是在基督内复活而进入新生命的象徵。
对初期教会的基督徒,也对今天我们所有领受洗礼的人来説,知道自己被拣选为天主救恩计划的对象,令我们在耶稣基督和教会内深感安慰和不断惊叹。接着,教宗谈到众基督徒的合一。
圣洗礼仪中共有12位兄弟姐妹接受洗礼并坚振,获得了主内的重生。众教友重新宣发领洗誓愿,追随复活的耶稣。
关於洗礼,新条款重申《教会法典》第111条的内容,即属於拉丁礼教会的父母,其子女应接受洗礼成为拉丁礼教会成员;若父母一方为非拉丁礼信徒,在经过双方同意後,子女应在拉丁礼教会受洗;若双方未有共识,且父亲为东方礼教徒
所有人都去他那里,包括法利塞人和法学士,但他们只是远远站着,不是去接受他的洗礼,而是去监视他。当天的《路加福音》记述,耶稣问群众到荒野里是为了看什麽呢?为看一枝被风摇曳的芦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