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大公运动所依据的是公元第一个千年,教会尚未分裂时期的共同圣德遗产。这份圣德遗产并非只是历史性的;其实,在我们的教会内,今天仍有为数众多的基督徒为了基督而奉献自己的生命,展现出合一的象徵。
教会在两千年的历史中,透过惠及病人的极其丰富的创举,具体实现了这个面向需要帮助的人和病人的母性圣召。我们不应忘却这奉献的历史,如今它仍在全世界延续。
当时的需求是更新表达方式,但不失去千年的宝库,甚至要重新发现原始的宝藏。教宗对与会者发表讲话著重于培育的领域,这也是圣座礼仪及圣事部全体会议所探讨的主题。教宗说:礼仪是活生生的,不是有待学习的想法。
这当然不仅仅只指两千年前生活在巴勒斯坦的那个人。对基督徒来说,耶稣基督是今天和我们在一起的复活的主。“我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玛28:20)。圣保禄的另一处文字说的更加清晰。
教宗在答谢市长的讲话中深入触及到这座都城的社会结构所发生的变迁,承认第三千年代的罗马所面对的数十年来未曾有过的挑战。
伊拉克人民已经多年忍受痛苦,而基督信徒已有两千年之久与整个民族同舟共济。我们的国家是个殉道者的国家,有多少人殉道啊!为此,我们要努力设法怀着信心和宁静来生活!”。
在雨林里生活上千年的原住民能教导我们和睦共处、保卫地球。为此,倘若存在著开采和伐树项目,那么也有机会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计划。
教宗认为同道偕行是该当分享的“一种形态”,是“上主对第三个千年的教会予以的期待”。教宗也指出“同道偕行”没有得到正确理解的情况。
圣若望保禄二世拥抱过这尊十字架,以它来标志两千年大禧年宽恕日的高峰。相传,这尊「至圣的十字苦像」显过许多奇迹。
福尔特总主教认为,《众位弟兄》通谕“为第三千年代诠释了爱的福音”,其内容也受到教宗方济各所喜爱的阿根廷“大众神学”的影响。总主教说,有些人指责教宗方济各的训导经常是社会性的,其神学根基不是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