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在这一地区,他还找到了11块古代航海者巨大的“压舱石”。
圣母玛利亚为人类来说并不只是一个能确保我们获得恩宠的转求者,她更是人类生活的典范,她的生活正是天主在沉默背后对人类责问的回答。
最初特里萨和修女们帮助穷人、收养弃婴并建立“儿童之家”的善行并不是广为人知的,在她们为那些流落街头的贫病者和一些只能再活几个小时的垂死者建立“临终关怀院”之事被广泛报道以后,全世界人民才知道在印度的土地上
没有宣讲者,又怎能听到呢?若没人奉派遣,人又怎能去宣讲呢?”(罗10:14~15)二者清楚表明,圣教会仅牧灵一举,实有明显的局限性,而对外福传,确有它突出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古罗马曾将成千上万被指称为叛徒、造反者和强盗的人钉死在十字架上,但这种刑罚的受害者的遗骸过去还没有被发现过。
正好梵二《司铎之培养法令》所指出的:“在大修院中所施于修生的完整教育,应指向一个目标,即按照耶稣基督乃导师、司祭与牧者的标准,培养他们成为真正的牧人。”
一百多年来,进化论者费尽心机也没有找到化石依据,被称为“失落的环节”(缺环),连我国的“北京人”的发掘者,最著名的古人类学家斐文中也写了《达尔文的预言与人类的缺环》。
这一事实清楚地告诉我们,意念是我们身体活动的起动者,它虽不为人五官所觉察,但等效于电刺激的反应明明白白地指出它的存在,这也正好说明我自己“自我”存在的一种活动表现。
谁省察到自己犯了死罪,却没有先透过忏悔圣事而获得宽赦,即使怀有很深的痛悔,也不可以领圣体,除非他有充分的理由要领此圣事,但又无法找到听告解者。儿童在初领圣体之前,也应先领受忏悔圣事。
建筑物如今虽然不失她当年的宏伟壮观,但因年久失修,已无法使用,见者无不为之惋惜,惟恐在岁月的冲刷下,写满历史沧桑的古老修院与我们的心灵擦肩而过,成为永恒的幻影,那时我们向谁去诉说修院的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