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杀害残婴!……”有的人点着了几张圣像,随后又把圣书、圣物投进火里。隐约地听见一位老人啜泣说:“作孽呀!作孽呀!”
当大司祭盖法说叫一个人替百姓死,以免全民族灭亡时,犹太公议会便决定杀害耶稣。
这与那些总是以杀害为目的人的行动全然不同,例如那些制造战争的人。
这段经文揭示耶稣和大司祭两种截然不同的逻辑:耶稣是个准备庆祝逾越节的普通犹太人;而大司祭们却预谋杀害无辜者,只关心庆节表面上的进展。
而主教团则严词驳斥,重申巴拉主教是被残忍杀害的。信仰社的专题报道中详细记载了他们的简历、遇害的时间地点、事件经过。不再集中体现教会漫长历史进程中充斥的殉道。
在那些国家中,基督信徒成了不宽容、残酷暴力、杀害和威胁的牺牲品。他们被迫遗弃家园,到处流浪,寻找避难所。此时此刻我特别想到的是伊拉克和印度”。
(玛5:44-45)爱情要持续“到底”(若13:1),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为杀害他的人祈祷,满全了这爱,为我们展示了“天父”的本性:他就是爱。因为耶稣使爱达到了圆满,他是地道的“天主子”。
耶稣开始教训他们:“人子必须受许多苦,被长老、司祭长和经师弃绝,且要被杀害,而在三天之后复活。”耶稣明明说了这话,伯多禄便拉他到一边,开始劝谏他。
他不仅爱人,且爱一总的人,不仅爱可爱的人,且爱那些人们认为不可爱的人;不仅爱罪人,也爱仇恨他、毁谤他、折磨他、杀害他的坏人、恶人、敌人,不仅用言语教训人爱仇,而且以实际行动爱仇,他曾在十字架上为钉死他的人祈祷
如果祂对他们说,‘你们来跟随我,我要让你们成为宗徒,你们将被派遣到世界上以圣神的力量宣讲福音,你们将被杀害并将成为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