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女士出生于1963年,她曾在两大著作里探讨拉青格的思想:一个是《拉青格的信仰,本笃十六世的神学》(2008年),另一个是《本笃十六世,困惑中的指引》(2017年)。
此次会议的目的是通过相互交流、与探讨增进各政府部门,尤其是CDC与NGO之间、以及各NGO之间的了解、支持与合作,从而建立更有效的服务网络,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贡献。
一、人物传记法,就是把旧约中重要的人物列举出来,逐个分析、了解,以期望能对此人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发现天主在他身上的计划,并找出这段经文为现今生活在当下的我有什么教训和启示。
研讨会最后围绕上海教区推动的徐光启列品事宜对中国教会及社会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探讨。
研习会依次围绕新时代的福传、弥撒礼仪、教理讲授、梵二文献、朝拜圣体,及圣经研习暨信德年闭幕会六个主题,研习会根据主题内容,选择相关的书籍资料,神长们与教友共同学习、探讨。
第四世纪,有关教义的争论都发生在希腊文化地区,也就是罗马帝国东半部,那些争论激发许多人从事神学反省与探讨,因此在教会内产生了不少作家。我们可以举出其中最有名、对后世教会影响最深的几位略加介绍。
我们这次研讨的主题是社会变迁中的宗教研究与宗教教育,因此有必要探讨什么样的宗教研究及其成果是我们需要争取的,这种研究能对我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宗教教育在今天我们的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国大陆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教宗凭着他的远见、勇气和毅力,探讨世界不同的问题,履行他的理想和使命。第三,要包容。面对各种社会和政治议题,教宗方济各宣称,教会不应该是专注于教条、道统和狭隘道德教义的小礼拜堂。
一篇《曾经也是神父》的文章更是许多修道人和教友茶余饭后不断探讨和分享的话题。不知大家有没有意识沉淀一下我们的思绪,关注一下这些已经跌倒的修道人,他们此时此刻怀有怎样的心情?
谈到大专联会与各院校天主教同学会的关系,她说彼此一直互相补足院校天主教同学会帮助成员在灵修等方面成长,大专联会则团结各院校成员,探讨并回应社会议题,一起关心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