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人心里充满什么,口里就说什么……人们所说的每句废话,在审判之日都要交账,因为凭你的话要定你为义人或罪人。(玛12:33-37)常言也说“言为心声”。
我们圣教会不同于世俗,对人重在看现在、看转变。而世俗则凭一个人的档案材料评判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一个单位就可以决定该录用他还是不该录用。
教宗然后列出在耶稣的时代试图控制恩宠的不同党派:法利塞人,他们使人成为繁琐法律的奴隶,给子民肩上施加负担;撒杜赛人,在政治上采取妥协态度;厄色尼人,极为虔诚,可是非常胆小,不敢冒险,在他们的隐修院中闭关自守
教宗方济各常常邀请我们仁慈待人,不要害怕信赖天主的仁慈,我们宗座圣赦法院接受教宗的邀请,强调修和圣事对每位基督徒的重要性,正如《天主教教理》所教导的,修和圣事给予他们一个自新的机会、再次皈依和重新获得成义的恩宠
我认为余秋雨所要选择的文化,恰恰与“基督文化”的内涵相吻合,因为它的核心是爱,而爱是人的意志与情感对真善美的追求,是社会和谐最需要的凝聚力。
教宗说,这让人想起耶稣在《路加福音》第15章所说的:对於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所有的欢乐,甚於对那九十九个无须悔改的义人。这是与天父相遇的欢庆,慈悲的欢庆。教宗说,耶稣向众人挥霍了慈悲。
按我们教会的解释,罪是违背自己良心的事,换句话说,人不仅在行为上而且在思想上违背了天主所定的诫命,这就是罪;思想上的罪,哪怕再微小,天主都要追究。
在本质上,在与天主对话的根源上,存在一种无声的对话,犹如彼此相爱的两个人之间的目光交汇:人与天主目光交汇,这就是祈祷。这样的祈祷永远不会沦为私密主义(intimismo)。
编者按:现在,社会大力宣传和提倡中华传统文化,我们的很多成语故事,源自历史典故,极富深义,尤其用福音的精神来解读,更有意思。现继续刊出几篇,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教宗在短短几个小时的访问中为罗马教区全体修生主持了圣经颂祷,以圣保禄宗徒致厄弗所人书信的一段章节作为反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