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教堂里出来,来到院子里转悠,拍照、休息、喝水、吃自带的点心,聊天,这是一个典型的中西合璧的不小的院落,有圣母山、耶稣、伯多禄的塑像,有江南特色的袖珍式的山、水、亭、榭,而且是大院子里套小院子,非常精致
大家最兴奋和高兴的就是店里每年都组织到佘山去朝圣,亲去圣母妈妈面前跪谢感恩……我也曾收过教外孩子工作、学习,他们现在有的已进教,因为我们时时处处都想着做好榜样,让教外的孩子感到教会是个大家庭,充满了爱。
深沉而富有磁力的音乐回旋在我的耳畔:“在你苦架上我能感受你愿给我说出天父真正的爱,用你最深爱的表情问我是否爱你……”蓦然,时间倒转,加尔瓦略山地动山摇,那高高坚起的十字架在向万物宣示着天主的深沉大爱,宣告着生命与鲜血打败死亡之后的胜利凯旋
有三样东西是屋子里必不可缺的,那就是:一个苦像,木架铜像的那种,座式的,安放在写字台的中央;一串念珠,木质的那种,简单朴素,常常带在身上;一本圣经,思高版的,大本的———字大,看起来不费眼,就放在枕边,
诚如古诗所言: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就象麦子种在地里,发出嫩绿的麦芽,这时候却不能让麦苗受到温暖阳光的照耀,长势过旺,而要经过漫长冬季的孕育,积蓄能量,为能来年更好的生长,结出丰硕的果实。
胡庄堂区除尖山圣地外,还有若瑟山圣地,位于白云峪村。若瑟山天主堂建于1843年,由于当时村中发生鼠疫,胡神父率众教友祈求大圣若瑟做九日敬礼后,灾情消除,遂建造若瑟堂,也成为山东著名的朝圣地之一。
拜完苦路后,神父劝勉教友要用心受大小斋。 罗家三里本堂王富援神父及权神父,陈神父带领教友们来到户外拜苦路。
4.克苦教会常说多做克苦补赎,克苦和刻苦这两个词语也经常混淆,其实刻苦的意思是肯下苦工夫,能吃苦,有注重努力的意思;而克苦的意思是克己苦身,克是克服、克制的意思,圣人圣女们为修成圣德,常做克苦补赎,就是指他
姥姥的苦像。小姑子告诉我:这是姥姥保存多年的苦像,不管去哪里,姥姥总会带在身边,从来不会忘记。到家后,我们赶紧帮姥姥把苦像挂在最显眼的地方,方便老人祈祷。
教廷更改二○一○年一月起入职在俗雇员的退休年龄,由六十五岁延至六十七岁,现有雇员可选择多做两年才退休,神职和会士工作人员亦由七十岁增至七十二岁,圣部主管则维持七十五岁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