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修院礼仪教授张秋林神父摘要:传统来讲,中国一直被称作礼仪之邦。这说明中国文化是以礼仪为中心的文化(儒家文化为主流的文化特征)。很早时候,中国就建立了各种与神明,生者和死者有关的礼仪。
利比亚小小的基督信徒社团最近庆祝天神之后圣母玛利亚圣堂再度成为举行宗教礼仪的场所。这座圣堂是天主教方济各会士于17世纪时兴建,今天属于利比亚基督教圣公会所有。
宗教肩负着对信众循循善诱的重任,传播正确教义将能促进人类的和平及团结发展,然而人们也必须慎防一些人假借宗教名义,进行恐怖主义活动。
这本书尤其探索了圣事与福传、礼仪与宣讲福音喜讯之间的联系。
宗教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①我们认为,宗教的社会作用历来具有两重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是如此。
20世纪以来的百年间,宗教信徒人数一直在增长,不仅传统宗教的信徒在增长,新兴宗教的信奉者也在增加。到1997年,在世界58亿人口中,宗教信仰者占8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把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处理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全面落实,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得到宪法和法律保障。
人们想到了宗教。这好像是一个习惯。宗教在中国社会,平时不会太受注意,一旦出现天灾人祸,人们才想到宗教。捐钱捐物,宗教似乎与天灾人祸结有不解之缘。眼下,全世界面对金融危机,而中国人很自然地又想到了宗教。
弥撒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没有手机铃声,没有麦克风啸叫声,没有人走动、小声说话,没有琴声、歌声或礼仪的意外断片,领圣体、出圣堂秩序井然……就是在这样庄严肃穆、和谐顺畅的礼仪中
礼仪并非教会的唯一或全部行动,除此之外还有爱德、慈善和传教工作,但教会礼仪却是教会行动所趋向的顶峰,同时也是教会一切力量的泉源。教会礼仪的这种本质,自然而然地要求信友有意识地、主动地、实效地参与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