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利玛窦墓(中)和外国传教士墓地。徐皇冠摄一个士大夫,一个传教士1582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抵达澳门。
天主教南京教区在北京教区文化研究所的协助下,于2015年5月29-30日举办利玛窦与神学本地化研讨会。
2015年3月15日下午,唐山教区主教府大学生活动室人头攒动,这是进德公益利玛窦志愿者在唐山教区FLY团体做招募志愿者前期宣传的景象。
日前在台北辅仁大学举办的“纪念利玛窦逝世四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单国玺枢机主教发表了“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谈共融”的演讲。
(《利玛窦中国札记》)利玛窦到中国后,一直不断要求教会给他寄来欧洲,特别是描绘古罗马建筑的版画,如万神殿、凯旋门、竞技场等,他想向中国人展示他来自一块有着显赫历史的国土。
第七、第八、第九个房间:从剃须发到穿儒服参观者走到这里,有关利玛窦是个普通凡人的印象忽然苏醒并且变得鲜活了——他小心翼翼地在16世纪80年代的中国南方农村贫困家庭中穿行,用结结巴巴的汉语谨慎地为他们祝福
为纪念利玛窦神父(1552-1610年)去世四百周年,利玛窦故乡所在的意大利马尔凯行政区筹办一项巡回展览,标题是:“利玛窦,与明朝帝国文明的相遇”,将于2月6日首次在北京展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教授、以及各位朋友们:在这春和景明、万物生辉的美好时节,我省天主教“一区两会”举办的“利玛窦与南昌——教会中国化研讨会”召开了。
论文摘要:自1610年耶稣会在华传教事业奠基者利玛窦去世至明清鼎革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中,耶稣会在华传教事业经历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对这一段时期的中国天主教史,我们称之为后利玛窦时代。
笔者在夏汉宁教授的指导下,从2006年至2016年,分别于南昌孺子亭公园、绳金塔和滕王阁景区主持了三次涉及利玛窦形象造型的浮雕、影雕和砖雕设计,分别2006年、2008年和2016年完成并对外开放,省内各媒体均分别作了大量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