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纪之交,利玛窦已经取得了无可争议的世界性影响。整体而言,在400年的历史长河里,利玛窦形象变迁的历史可以用由“有争议的”到“正面形象”的嬗变、由“官方形象”到“民间形象”的兼容两条线索来概括。
他抵京首日前往北京教区主教座堂参与弥撒,而后参观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神父位于北京的墓碑。
教宗说:“凭着恒心和耐心,在不可动摇的信德激励下,利玛窦得以克服艰难险阻、不信任和反对。设想在那个时代,步行或骑马都需要很长时间,但他仍旧前行。利玛窦的秘诀是什么?热忱驱使他走上哪条路?
在利玛窦与南昌:教会中国化暨本地化研讨会后参观有感雨中观白鹿洞书院书院在庐山,雨淋漓细观。前人重教育,勤奋出先贤。利玛窦讲学,群儒皆难辩。昔日之盛况,铭刻记心间。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教授、以及各位朋友们:在这春和景明、万物生辉的美好时节,我省天主教“一区两会”举办的“利玛窦与南昌——教会中国化研讨会”召开了。
为纪念利玛窦神父(1552-1610年)去世四百周年,利玛窦故乡所在的意大利马尔凯行政区筹办一项巡回展览,标题是:“利玛窦,与明朝帝国文明的相遇”,将于2月6日首次在北京展出。
利玛窦神父的讯息和他传教方法的现实意义:这是在意大利举行纪念这位做了“中国人”的耶稣会士去世4百周年两项国际会议的主线。第一项会议于今天3月2日在罗马的宗座额我略大学召开,主题是:“我全部适应他们。
当天上午至少有3万信友参加了教宗的公开接见活动,其中也有从北京来的天主教会北堂圣乐合唱团团员近30位,他们此行是要前往马切拉塔参加纪念利玛窦去世400周年的活动并要在罗马和利玛窦神父的故乡演唱利玛窦西琴曲意
信德网据天亚社讯澳门利氏学社举行讲座,纪念明代来华传教的耶稣会利玛窦(MatteoRicci)神父逝世周年。
据香港教区周刊《公教报》报道,耶稣会思维静院——依纳爵灵修中心于十二月二至五日举行依纳爵灵修研讨会,纪念利玛窦逝世四百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