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在他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属于做人的根本,是亵渎不得的。他并不是害怕受到惩罚,而是不肯丧失基本的人格。
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在他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属于做人的根本,是亵渎不得的。他并不是害怕受到惩罚,而是不肯丧失基本的人格。
我们中国人现在缺乏敬畏。我妈妈是个佛教徒,小时候我很调皮,把猫用力抛到空中,我妈妈一把拉住我,说,你知道么,猫是由七个小姐变的,你千万不要害她。
敬畏,是人类童年时期萌发的一种基本情感。那些热爱智慧的先哲们刚开始思考这个世界和人自身的存在奥秘时,就禁不住发出一阵阵的惊叹。这声声惊叹属于哲学,属于宗教,也属于科学。
面对圣地的一切,我们应怀着敬畏之心虔心维护,该像历代古圣先贤那样大声回应天主的呼召:主,我在这里,求你差遣我!
是否只有生命的离去,让我们产生痛苦的时候,才会对生命产生敬畏,对生命产生爱护和尊重?是否只有人经历了苦难才知道感恩、懂得终极、渴望祈祷、回归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敬畏?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继续讲解圣神七恩,这一次他谈了敬畏上主的恩典,这是圣神七恩的最后一项恩典。教宗以此结束这个系列的要理讲授。
这篇思想随笔,我将以康德的敬畏精神为核心,探寻他提出敬畏精神的深刻缘由,剖析现代人敬畏精神的失落,回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敬畏传统,并以物理学巨擘杨振宁先生为例,探讨东西方敬畏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最终
圣咏以朴实而深刻的教导,为我们揭示了敬畏上主与生命福乐的内在关联,让我们在当代生活中依然能感受到真理的光照。
今天,我们特别与诸位一起探讨和分享四点:一、理解“敬畏上主”。二、智慧的肇基。三、认识至圣者就是睿智。四、在2025禧年践行敬畏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