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这首诗一直不能让我完全领略其中之意,直到今天,透过这首诗,才让我更深层次的完全明白,民间的“一枝一叶”细小的事情都无一不在天主的关爱之下,让我深深感受到天主的临在,感受到天主的大爱。
约十年前,由于信教亲朋的劝勉,和我母亲热心的芳表,我的信仰生命逐渐萌发,并通过学习《圣经》及教理教义,宗教信仰水平逐渐提升。儿女在我的教导影响下,他们学习圣经,学习教理,有的已领受了圣洗。
我来自传统的教友家庭,从小跟着姥姥长大,自幼看到她每天端跪默默念经的身影(那是在动乱年代),跟着她受到的是宽恕、含忍、奉献的教育。
教会也正是为了避免教友把婚姻的重心放在对方的钱财、地位、容貌、本领等方面,所以让我们在结婚前要以信仰、人格、道德为前提而慎重选择自己的爱人,以保持婚姻的神圣、稳定、单纯、和谐与持久。
谦让:谦让者总是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感化他人鲁莽的行为,以宽阔博大的胸怀去包容他人的悖理举动,最终以无可争议的成功来警醒世人。
但她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每次回家聊天,总忍不住要提起她。
“信德”2015年2月15日刊登的一位老主教的忏悔一文,我被深深地吸引和震撼,感受颇深,启迪多多:它无疑对那些深陷世俗不良风气的教区及神长敲响了一记警钟,吹拂起一股节俭质朴的正气清风。
耶稣对门徒说:“谁爱我,必遵守我的话,我父也必爱他,我们要到祂那里去,并要在祂那里,做我们的居所”(若14:23-29)。有爱的人,无论是否基督徒,他们的生命中已经有了天主。天主是爱!
第19节:“我要在他们中间施行奇事,并派遣免难的人到外邦人那里去,就是往塔尔史士、普特、路得、默舍客、洛士、突巴耳、雅汪以及辽远的海岛上,就是那没有听过我的声誉,没有见过我的光荣的地方。”
祂决定保护他们免于各种不幸,即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耶稣的眼光放在个人和群众身上,祂把他们全部带到天父面前,并献上自己做为赎罪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