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耶稣基督是复活的救主,所以基督徒所信的不只是一套道德标准甚高的道理,而是实实在在与一位活生生的主一同生活,体验复活的主的拯救与显现。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物质的关系问题。按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信神与不信神的问题。信神的人关心的是自己灵魂的归处,不信神的人关心的是自己理想的实现。
(谷12:28-34)从马儿谷记载的这段经师和耶稣的对话中,我们可以尝试分析耶稣所谓的爱人的几个不同的层次。
母亲苍白的脸庞,像贫瘠的土地种着稀疏的庄稼,白血球居高不下,输着磷酸氟达拉滨的母亲。身体虚弱,失去阳光的普照,精疲力竭的海岛。我说:“还我玫瑰红的母亲!”
十八年的伛偻,不能抬头望天十八年的挣扎,徘徊十八年的眼泪,辛酸十八年的呼喊,寻觅十八年的等待,执着十八年的渴望,祈祷…… 主啊,你在哪里?
从无限的天主变成一个弱小的婴儿,刚一来到世界就要承受这份人间的冷漠。所以,今年如果可能的话,我想在你的内心预定一个房间,可以吗?
祖母经常在吃饭时讲几句有关信仰与人生的话语:饭前求主赏赐可口饭菜、求天主使庄稼丰收;求妈妈做的好吃一点、求大家互相谦让一点;饭后感谢主的恩赐、感谢妈妈的辛苦、感谢家人的谦让、感谢一切为了吃饭而做出劳苦的人们
1、天主是我们的慈父对天主的了解形成我们对人的了解。犹太人所认识的天主是他们祖先所经验到的天主。他们也称天主为自己祖先的天主;而犹太人是天主的子民。非犹太人则被划归为外邦人一列。
其实,犹太人的信仰只重视现世的生命,以及追求天主在现世生命和财富上的祝福。当他们完成了现世的生命之后,他们是“回到祖先的怀抱”中。
他用“眼中大梁”与“眼中木屑”的比喻,揭示了一个永恒的真理:当我们执着于指责他人的微小过失时,往往忽视了自身更严重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