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物质利益不断膨胀的社会,在享受、欲望面前,许多人曾经有过这样或那样的迷失,一些人甚至僭越人生的底线。人们曾经批判现实,又不得不在利益的诱惑中放低脊梁。
面对日益物化的世界,身为基督徒的我们更需要学习救主耶稣的谦卑质朴且超凡脱俗,尽力戒除世俗的虚荣浮华以及水涨船高的无限贪婪,不断加强心灵与精神的美善建设,借以促进信、望、爱、敬诸德的成长与进步,使人因着我们所映显的福音生活而归光荣于天父
实际告诉我们物质的享乐,不仅是我们最高的追求,人还有精神的、灵性的渴求,必不可少,绝不可忽视!俗话说:知足常乐!还说:一份精神一份财,没有精神财不来!
去年,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后,和谐社会已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
我给你们一条新的命令,你们要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若13:1-14,13:34) 每年的圣主日是一年中举行圣教礼节最隆重的一周,其中就有按礼节经上规定的形式举行濯足礼。
1983年秋,内蒙古的一个劳改农场。那时,在特殊时期从各地来的教友们,都已在农场被安置就业,因多年在一起又有共同信仰,自然互有往来。一天,一位温州教友告诉,下个星期日在生产队的一位教友家有弥撒。
在这之前,他是混帮派的老大,进出监狱的常客。为了反抗管教严厉的父亲,他辍学离家、流浪社会,自然结交了一帮坏朋友。古人说:“为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生,日有所长;为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消。”
按照教会传统说法,魔鬼、世俗、肉身乃是人的三大仇敌(简称“三仇”),因为它们常会阻碍、干扰人顺服天主的旨意,引诱人做违反天主美善的坏事——犯罪作恶,得罪天主,最终丧失灵魂、失落天国永生,故此人人都该万分警惕
来自波兰的《天主教周刊》/信德网讯记者:在信德年和新福传的背景下,家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在当代,家庭危机是一个很时髦的话题。
十一长假,我到了辽宁阜新的民主村,在那里我见到了十几位神父、修女的妈妈。她们的年龄从五十几岁到七十几岁不等,虽衣着简朴,但个个干净利落。妈妈们的头发或黑或白,却几乎梳着同样的齐耳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