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在将临期第四主日三钟经前的讲话中重温圣母往见依撒伯尔的事迹,强调圣神给予童贞玛利亚信德和爱德的动力,促使她前去服事年迈的亲戚。
教宗本笃十六世昨天9月24日上午在爱尔福特主教座堂广场举行的一台弥撒,为在德国牧灵访问第三天的活动揭开了序幕。这一天,阳光灿烂,大约3万名信友怀着节日般喜悦的心情迎接教宗的来到。
这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领受洗礼的一男一女的婚姻是触及个人、社会和历史的现实。 文章首先列出教会有关婚姻问题的重要文件。
普世教会在11月2日特别为已亡的亲友祈祷,整个11月更是为亡者祈祷的月份。教宗本笃十六世在追思已亡日当天下午,依照传统,到圣伯多禄大殿下的教宗墓穴为安葬在这里的诸位先教宗和所有过世的信徒祈祷。
不过,根据《礼仪宪章》的指示,这种参与在于“无论是司祭或信友,每人按照事体的性质和礼规,尽自己的任务,只作自己的一份,且要作得齐全”(同上,28号)。
当天在圣伯多禄广场上,信友零星四散,他们通过大型屏幕聆听教宗的讲话。教宗说:「今天这次三钟经祈祷活动有点奇特,教宗『被关在』图书馆了。但是,我看得见你们,我与你们同在。」
教宗用英语向台湾、日本、美国等地的朝圣团致意。教宗这天向他们讲解要理的内容是帕特摩岛的先知,第四部福音和其它几封书信以及默示录的作者圣若望宗徒。
在禧年的恩宠中,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这段启示的三层深意:基督救赎工程的圆满性、天人关系的新突破,以及教会作为“天父子女”的使命。
教宗方济各经过复活期的短暂休息後於4月12日恢复了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教宗表示,基督徒的见证给人带来麻烦,从不出卖真理,一如许多被杀害和迫害的基督徒所见证的那样。
我们是否将死而复活的基督的爱当作生活的核心、「救恩的泉源」,或者我们满足于「宗教的某种形式,以求良心安稳」?教宗方济各9月1日上午在周三公开接见的要理讲授中敦促众人省思这个问题,反省我们如何活出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