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没有注意到他封闭的世界之外所发生的事。比如,他不去想到很多人的需求,或者病人需要陪伴,他只想到自己,他的财富,他的好生活。他只过自己的好生活。
耶稣颠覆了法学士的视角,没有停留在将他人归类的层面去判断哪个人是、哪个人不是近人。教宗最後说:你可以成为任何一个你所遇到的求助者的近人;如果你的内心拥有怜悯,即与之共患难的能力,你就是他的近人。
我们不说,父母生了灵魂,而是说父母生了这个人,而这个人同时具有灵魂和肉身。当圣母怀孕耶稣时,天主用圣母的净血成胎,天主又造灵魂使之与肉体结合,天主再派遣圣子来与肉体、灵魂结合,在圣母胎中九个月后诞生。
弥撒结束后,偌大教堂只剩下十来个人分布在各个角落,有的静静地坐在跪凳上阅读圣经、有的闭目默观、有的匍匐在耶稣圣体龛前虔诚敬拜……堂东边的圣母台前,跪着几个教友诵念着祈祷经文,
除了平日的个人祈祷与团体祈祷,一年一次,六天至八天的避静是一次灵修生活的“更新”。
他们必须是“和平与希望”的播种者,“在依靠自己的努力和个人承诺的同时,也应知道有许多因素必须汇集起来,好使种子发芽、成长,生出麦穗,最后获得丰富的食粮”。
梵蒂冈应对新冠疫情委员会成员、经济学家布鲁尼接受本新闻网采访,以他个人经验谈到预防原则和共同利益的重要性。他说,医疗保健、学校教育和安全措施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应重视的大事,因此不能屈从于盈利规则。
世界主教会议秘书长格雷奇(MarioGrech)枢机在会议开启时分享了他个人的经验。他说:“我欠这些残疾人一份人情,是他们中的一位把我领上司铎圣召的道路。
(参阅:若五1-16)教宗解释道:「这个人的内心瘫痪了。他在一个充满对手和竞争者的世界里感到失败。⋯⋯其他人都比他强健又迅速,他陷入了绝望。可是在那里,耶稣走出来仁慈地与他相遇,召叫他走出自我。
由于对天主的话语缺乏坚定确信,掺杂了个人的主观臆想,未能做到毫无保留地交托,才导致种种困扰。他着重强调,在天主的视角下,一切问题皆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