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解释道:「怜悯不是丢块铜板在其他人手中,连眼神接触也没有。相反地,怜悯是接近他人的苦难,并且与他感同身受。」
宽恕、赦罪是圣宠,不是夺得而来的。牟利没有任何意义。天主宽恕的经验通过一段旅途而来:朝圣、跨越圣门、宣认信仰、爱德善功。宣讲意味着天主来与你相遇了。”
第五句:“五千鞭挞寸肤裂”,“寸肤裂”不仅表明祂圣身遍体鳞伤,而且更有被鞭打后肉烂之意,表示没有一处不是裂开的,血肉横飞,其痛苦状惨不忍睹(参若19:4,12;23:13-16)。
例如《考工记·车人之事》中就规定了这样一套特定的角度: 车人之事,半矩谓之宣,一宣有半谓之欘,一欘有半谓之柯,一柯有半谓之磬折。
在修女的谆谆教导下,我彻底认识了耶稣是造天地万物的大主宰———天主,而不是我想象中一位西方文化中的神话人物。
刘国鹏:不是,荷兰外交部和日本已经在协商赔偿问题,而且应该是日本跟荷兰外交部在交涉赔偿问题,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档案的目录,细节不清楚,不是荷兰政府向日本提出赔偿问题,是双方在交涉。
我当时已慕道多年,而我的妻子虽不是摇篮教友,但家中祖父母以及祖先最初是沈家门教友。他们信仰公教,我妻子对教会自有好感,于是以此契机,妻子手术前,我们去拜访了药行街天主堂,希望进教。
“不是我们爱了天主,而是他爱了我们,且打发自己的儿子,为我们做赎罪祭。”这段话深刻揭示了我们爱天主的根源——是对天主白白恩典的回应。我们对天主的爱,是在祂无尽慈爱中的回响,是在圣神恩赐下的转化。
每个星期日,全世界十几亿人到教堂举行弥撒圣祭,唱诗赞美,歌颂和敬拜他,我们炎黄子孙的中国人越来越踊跃地亲近他。耶稣生前寂寂无闻,死后却影响着整个人类历史。
第一个转折点与亚巴郎有关,使人想起上主与列祖的交往;第二个转折点与达味有关,达味是符合天主心意的王;第三个转折点与被掳之事有关,是审判的重要提醒;而这三个转折点又在耶稣基督的身上达到了颠峰,表明了天父派遣他的独生爱子耶稣基督降世是作为释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