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和弟弟的童年时光是一起在十分疼爱我们的爷爷奶奶家度过的。那时候的农村还很贫困,印象中我的祖父母总是很忙碌,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他们对信仰的虔诚。
复活节代表重生和希望,是充满喜乐的时刻。耶稣的复活是千真万确的,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他的复活关系到人的得救,关系到人的重生。圣经中基本每一点都与耶稣复活有关系。我们要思考,耶稣基督的复活有什么意义呢?
耶稣并未因她的生活而对她大加谴责,使她的信仰发生了转变。此时的她开始真正接纳耶稣救主的身份:先生,我看你是个先知。
我出生的小镇,位于北京郊区,在历史上非常有名。著名的"二七"大罢工就发源于此。儿时的记忆,是在解放初期,觉得镇子不大,却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罗马式教堂。
梵二会议与中文弥撒梵二之后,我所在的教堂的第一台中文弥撒拉开了教会发展的序幕。我还记得当时的本堂神父在祭台上做弥撒用中文念,我们几个教友在下面很生硬地应和,有时也奏着新曲,练着唱。
读经:宗十34-43、格前五6-8、福音:路廿四1-12耶稣复活是基督信仰的中心,但也是最受古往今来「唯理主义者」(唯理主义或称「理性主义」,认为只有人的理智可以理解的东西才是真实的,有历史性的。
圣神到来前的准备,包括祈祷和回复团体的完整及合一(抉定选择玛弟亚取代犹达斯的位置,成为十二宗徒之一);我想,这包括治愈那背判造成的创伤,并修补他们之间的交流与信任。
他在弥撒中勉励信众存留在基督内,像葡萄树的枝条那样与基督结合在一起,结出丰硕的爱的果实。
这“展现出我们的基督信仰原本处于热情好客的社会框架下,现在已经进入到基督信仰为少数的情况,或更好地说,进入做见证的基督信仰”。
此外,在一个走出去传教的教会内,神学家的使命极其重要和紧迫。一个省思的教会必须清楚让人们知道福音的基本核心是什麽,那就是天主藉着死而复活的耶稣基督所彰显的救赎大爱(《福音的喜乐》劝谕,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