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老师以其渊博的《圣经》专业知识,有力地结合中国文化,以其《圣经》中的传承即犹太宗教文化做了详实的结合和对比,阐述了一个鲜明的主题:雅威(天主)的大爱穿越了历史的隧道和文化的各异,给予了整个人类一个被救赎的喜讯
它是不能完全由人的经验中除去的,也就是说只要活着就会有痛苦。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有人说:痛苦是上主化了装的祝福。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提到两位宗徒的见证,指出“在他们的历史中没有将他们的才干置于中心,而是与基督的相遇改变了他们的生命。他们体验了使他们获得痊愈和自由的爱,因此成为使徒和帮助他人获得释放的司祭”。
虽然只有一个月,但还是感受良多,受益匪浅,下面是我简略的一点分享:1、在公教教研中心,既是父亲又是母亲的徐神父,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要时常活在恩宠状态中,努力学习中国文化及一切知识,用立体的人生观使信仰与生活整合
昨天6月6日,教宗在周三公开接见活动中为信众介绍了第三世纪时迦太基教会的西比廉主教。
同时也启发了我回忆大半生中诸多方面的教外人士对我们教会的评价,我认为这从另一不同的角度,亦起到了为主作证的作用。现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我们充当著「送爱与送暖」的使者,将天主的爱送到最前线的工友们。
费尔南德斯枢机的介绍圣座教义部部长费尔南德斯《行动与言语》(VictorFernández)枢机在这份文件的介绍中解释,写这份文件的起因是迫于“证实所举行的圣事无效的情况越来越多”,乃至因这种修改,“需要再去寻找有关的人
在我的调查中,3.1%的司铎想要舍弃司铎之职。今天考虑到司铎生活的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这很值得关注。司铎是社会上快乐的成员,这是与世俗相反的意见,大部分信奉独身作为他们快乐的职业。
在乐队与鞭炮声中十字架徐徐上升到空中,很多教友在那一刻,流下了激动的眼泪。高高的十字架屹立在教堂的顶端,也吸引了不少教外朋友驻足观看。这是西宁天主堂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举行隆重的升十字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