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普世欢庆的日子里,我怀着虔敬之心看了电影《德肋撒修女》,在这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电影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一幅幅催人泪下的画面,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趟灵魂的朝圣
这是一篇看起来普通读起来却极感人的散文,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过分的炫耀,只有站在一个兄弟的立场上,用流畅的语言,描述了他兄弟的聪明、严谨、谦虚乃至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那一件件很小很小的事例,都让人感到体贴和温暖
记得那是叔父祝圣后的第一个春节,这是我们孩子们盼望已久的日子,我是那样地渴望着它的到来,在那一天我就可以得到一份压岁钱。在那个年代能有一份压岁钱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事啊。
当时她担任受洗仪式摄像,镜头里的小女孩那镇静自若的表情打动了她,孩子领洗一般都会哭闹,但这个小女孩当时却用她不大但是很明亮的眼睛定定地瞧着神父,乖巧地配合大人的动作,摄像机后面的她蓦然喜欢上了这个小女孩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窃取他们的时间,让他们没有时间来与主亲近联系……这就是我要你们做的!”又说:“叫这些人无法和他们的救主有天天紧密的联系。”恶魔邪灵大喊:“我们该怎么做?”撒殚回答说:“让他们忙碌啊!
对于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出来见见世面,我是赞成的。但对于这个外甥……去年回家探亲时的一幕,又浮现在我的眼前———回家后第二天,因为想我的大外甥,就去了二姐家。
祈祷是精神的祭品,它取消了古代的祭祀,上主说:你们向我奉献那么多的牺牲有什么用?我已饱餍了公羊的燔祭和肥犊的脂膏;牛犊、羔羊和山羊的血,我已不喜欢;谁向你们要求这些东西?那么,天主要求什么呢?
路上母亲看到一个卖冰糖葫芦的,像想起了什么似的,为我买了一串。母亲笑吟吟说道:小的时候你就爱吃这个。
教会礼仪于12月26日纪念的圣斯德望殉道为圣诞的深远意义作了见证,这个见证就是对“爱的文明”比邪恶与暴力更强大的肯定。
编者按:此文为新教的弟兄,金陵协和神学院副院长、神学博士、教授王艾明牧师的研究文章。他从大公教会的传统对中国基督教的重要性立场,系统地研究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神学的价值、意义和启迪,令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