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讲话中也提到他在意大利的3次牧灵访问:到兰佩杜萨会晤因战争或贫困而受苦的人;到卡利亚里在伯纳里亚圣母像前祈祷;到亚西西向圣方济各敬礼,这位圣人是意大利的主保,教宗方济各取他的名字为自己的名号。
教宗在讲话中也提到他在意大利的3次牧灵访问:到兰佩杜萨会晤因战争或贫困而受苦的人;到卡利亚里在伯纳里亚圣母像前祈祷;到亚西西向圣方济各敬礼,这位圣人是意大利的主保,教宗方济各取他的名字为自己的名号。
神师让我看约伯传,蔡修女让我看耶肋米亚先知书,我越是恳切祈求天主让我知道到底我哪里做的不好,情况越似糟糕。快到圣诞节了,到了堂里,我还是一贯地去触摸圣堂里圣母态像踩着蛇头的脚,轻叹地跟她说:妈妈!
自从那时起,直到玛加伯时代,匝多克家族一向承袭大司祭的职务,当然也是社会上的势力人物。可是到了公元前153年,叙利亚王德默特流却一反过去的传统,立约纳堂为大司祭及民间首领(加上10:15-21)。
话说当年以色列民在雅各伯及若瑟时代迁往埃及后,子孙繁衍,人口剧增,埃及人逐渐视之为不受欢迎的移民,怕这群外族人分薄了他们的资源,更怕他们喧宾夺主,后患无穷,遂用各种方法压抑他们,其中一项措施就是使他们绝后
的确,当伯铎不让基督给他洗脚时,他还想自己是在尊敬主;可是,他这种尊敬并不是真正的尊敬,而是抗命。你也要按他所规定的方式去尊敬他:要把财务赈济穷人;因为天主所要的,不是纯金的祭器,而是珍贵的心。
当天取自《玛加伯书上》的第一篇读经谈到当时出现的一条祸根:崇尚古希腊文化的国王安提约古·厄丕法乃(AntiocoEpìfane)强迫以色列选民,即当时的教会接受外邦人的习俗。
上周二明供圣体时,神父选择了圣经斐理伯三章的内容为我们讲解,讲解过程中,神父加重语气说了一句:注视天主,是走向真理的捷径。
主教在讲道中细致分析了福音中的若望,在晚餐时唯有他问谁背叛了耶稣,也是在十字架下陪伴的唯一宗徒,并先于伯铎到主坟墓,这些说明了若望与耶稣有着心意相通且极其密切的关系。
那被派往安提约基雅去查明情况的巴尔纳伯就拥有一颗向天主开放的心,他没有对外邦人皈依的事实感到愤慨,因为他接纳新意,愿意被天父吸引到耶稣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