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耶稣走过的路,谁若与祂同行,就进入永生。圣人们比我们先来到天乡,他们陪伴、鼓励我们在尘世的朝圣旅途上前行,以期得享真福。
因为一个人若是为了热爱和效法耶稣而舍弃性命,意味着他战胜了死亡,将生命献给了世界。服务的人,必得救。相反地,不为服务而生活的人,活着没有意义。
耶稣不仅将人类背在自己肩膀上,还把自己的面颊紧紧地贴在亚当的面颊上,好似两个面容已融为一个。我们的天主不是一个不能同情我们弱点的天主(参閲:希四15)。
[单选题]第7题圣枝主日宣读的耶稣受难始末是那部福音?[单选题]第8题迁供圣体是那一天?[单选题]第9题朝拜十字架礼的时候主祭几次高举十字架?[单选题]第10题复活前夕的高峰和本质是什么?
耶稣不喜欢看到我们半途而废,将门半开半闭,脚踏两只船。祂要求我们轻装上路,走出自己的安全区,只在祂内牢牢地站稳。此外,耶稣的门徒必须活出具体的爱,即服务和积极肯干。
耶稣向我们保证,我们若把仅有的东西托付在祂的手里,凭着信德与人分享,这不多的东西就能变成大量的财富。基督对我们说:我就是生命的食粮(若六35);谁若渴,到我这里来喝吧!(七37)。
教宗勉励度奉献生活者常保持以耶稣为中心的清馨和新颖,克胜世俗思维和临时文化。教宗指出,在现代的文化中忠贞受到了考验,这导致奉献生活和教会本身变得虚弱。
我们在福音中听到,耶稣因此斥责以色列子民的领导,因为他们‘光说不做’,从不具体落实。如果没有具体的行动,我们不可能悔改。
教宗表明,耶稣的门徒们从起初就意识到举行主日感恩圣祭的重要性。我们基督徒进堂参与主日弥撒,是为了会晤复活的上主,或更好地说,是让祂来会晤我们。
公元纪年也是以耶稣降生之年来确定,是否公历也要废除呢?也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是根植于我们内心的,并不因庆祝一个节日就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