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主办者的意愿,本届共融营依据教宗本笃十六世的《信德之门》牧函——信德之门总是为我们开启,引导我们进入那与天主共融的生命中,借此研习把对天主的信德,实践在对人的爱德与共融上。
钟鸣声提醒人们牢记从受孕到自然死亡的生命价值,它是那些永远不会出生的婴儿的声音,并对一个因自私而心不在焉的世界提出警告。
教宗在三钟经祈祷活动中省思当天的福音内容,他邀请大家领悟表面强硬和严肃的若翰的“秘密”。其实,若翰是“憎恶口是心非与伪善”。教宗指出,将临期是谦卑和浸入悔改的水中的契机。
这是教宗方济各7月17日写给司铎候选人的一封公开信中所表达的思想。这封信不仅写给司铎候选人,也同样面向牧灵工作者和所有的基督徒,发表于8月4日,题为“文学在培育中的作用”。
教宗本笃十六世访问英国的日期逐渐临近,他是应伊丽莎白女王的政府和英格兰及威尔斯主教团的邀请准备前往访问的。这项行程将在9月16至19日展开,所到城市为爱丁堡、格拉斯哥、伯明翰和伦敦。
25年的那种生活,对我来说,心情上、心理上,都有不小的阴影。但是时过境迁以后,风中残烛的我,对过去的观点和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
引言:人心中对真理的渴望在每一位基督徒的心灵深处,都埋藏着一颗对真理的渴望、一份对无限的追寻。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这些深刻的问题,如同夜空中的星辰,引导着我们人生的航程。
这一次,我在院长的陪同下把自己出版的三本书请秘书转给教宗,坐在几步外的教宗看到了整个过程。再一次见教宗是2000年在罗马举办的世界青年节,我参加梵蒂冈电台中文现场直播。
我看见了之后,脑中忽然起了无数的感想。她的演讲,我几乎听不见了。 以西门的勇敢,渗在基督的爱里,便化合成了彼得,成了基督教的柱石。我要是渗在基督的爱里,又可得怎样的效果呢?
信耶稣基督一年了。这一年多来,与过去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两种人生的感觉。我不再是从前的我,真的有重生的感觉,那种幸福,那种快乐,那种整天觉得时间都不够用了的感觉,难以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