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过了古稀之年的父亲,几年前在路上昏倒,送医院抢救,诊断为小中风,经过一段的治疗,康复如初。自从经历这场大病后,以前并不热心、连教堂都懒得去的父亲,好像浴火重生一样,改变也是彻头彻尾的。
愿你的国来临,乃是主耶稣亲授祈祷词(天主经)中的一句,我们每天都会反复诵念,但是否能够口诵心维,彻悟其中奥义并兑现在自己的生活中,那就值得每一个人认真反省与思考。
隐修院的现状反映了教会圣召的变化。莫尼加修女说,“我们的一位初学生比我还大”。现今,隐修院不再是一个为青年女学生的地方,而是女性在她们人生第二阶段时常寻找的空间。“这或许是女性的第二职业”。
有人问:圣召这个词是从何而来的?是不是一个人想做神父或修女就是有圣召?为什么神父/修女都叫圣召,但修女不叫神职?他们都为教会奉献所有,这样看来很不公平吗?还是修女不重要呢?
向往东方汤若望原名约翰·亚当·沙尔·冯·贝尔,于1592年生于德国科隆城的一个贵族之家。大学毕业后,被选送到德意志学院,这是圣父建议为造就“学识卓越而忠于教会的贵族子弟”而创建的学府。
(创2:21-22)每次读圣经读到这里的时候,女士首先有意见了:女人来自男人的一根肋骨?你们男人不都是女人生的吗?其实我觉得圣经在这里只是在说男人和女人之间的亲密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
救与不救,跟我有什么关系?于是,我们成了别人袖手旁观的原因,因为别人也是我们置之不理的理由。可是,每个人都要单独面对最后的审判。那个时候,我们在审判者基督面前不能说:因为别人是那样做的,所以我才做。
她没有显赫的地位,也没有出人的业绩,她是北方一位极普通的农家妇女。苍老的面孔,皱褶的皮肤,爬满老茧的双手,弯曲的脊梁映衬了她苍桑的岁月。她不是别人,是那疼爱我的外祖母。她笃信天主,对信仰忠贞不二。
啊,我又一次看到了这颗赤诚之心、慈爱之心,上有火焰在燃烧,周围有荆棘缠绕,圣心的一旁有一枪痕特别显眼,伤处有鲜血在滴下。此时,我的心在颤抖,我耳边又一次响起了“看,这颗心,多么爱人”的呐喊。
曾经有一个人,度着平庸的生活。他既不愿作一个坏人,也不想成为一个圣人。有一天,耶稣触动了他的心,这个人就接受耶稣作为他的主和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