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提到事件中的主角:匝加利亚和依撒伯尔,尤其是玛利亚和若瑟,他们焦急地期待天主的重大承诺和这一降生的奥迹。对奥迹的期待也牵动了第三千年代有信仰的人。
教宗仍然请圣座国务院的奇安帕内利(FilippoCiampanelli)蒙席帮忙宣读讲稿,说:“我说话仍感费力。我感觉好多了,但说话过多我会感到疲乏。”
这台弥撒于2月16日主日上午在圣伯多禄大殿举行,教宗由于在罗马杰梅利医院住院的缘故,无法亲自主持弥撒圣祭。他在事先准备好的讲道中强调了艺术家“化痛苦为希望”的责任。
文告签署日期为3月19日,发自罗马杰梅利综合医院。慷慨奉献生命——文告一开始便提出这一核心思想。文告通篇鼓励人们满怀希望地去回应内心所感受到的召叫。
当年与耶稣同时代的尼苛德摩就是一例:他身为一个法利塞党人,又是犹太人的师傅、首领,他不敢公然去接近耶稣,只能在夜间跟耶稣促膝谈心,讨论天国的事(参若3:1-15)。
19世纪下半叶,由于真福洗者若翰·史卡拉布里尼的备忘录迁徙的天主教徒的影响,御前会议部遂成立移民灵修关怀办事处(OfficefortheSpiritualCareofEmigrants)。
教宗贯彻与民众打成一片作风,进场乘坐的专车款式仿照菲律宾特产吉普尼小巴,身披与民众一样的廉价黄色雨衣,又不时停车亲吻婴儿。图为菲律宾民众欢迎教宗。
围绕圣保禄宗徒致弟茂德书讲解道理时,教宗强调外邦人的宗徒告诫他的门徒牢记你那毫无虚伪的信德,是通过圣神首先存在你外祖母罗依和你母亲欧尼刻的心中。是母亲们、祖母们传播信仰的。
比如说,意图「诈骗」的阿纳尼雅和撒斐辣加入这个团体。教宗说:「这些接近教会的大恩人假公济私,不是吗?耶稣所预示的诸多迫害也接踵而来。
圣座万民福音部部长费尔南多•菲洛尼总主教主持了本次会议,他接受本台访问时说明为何只邀集西非地区全体主教开会的原因。他说:因为非洲是块辽阔的大陆,各地区又有许多同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