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潘国光神父在上海传教期间,中书公(徐骥)日侍左右,化诲者,数以几千计,旧堂不能容众,因谋于中书公,复建堂于县治之北安仁里,又置田二三顷,取租足用,以备不继……在徐光启的影响下
(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10月15日这个段落的重点是讲述耶稣的神性身份(是谁?)和门徒职。两者之间有深刻的联系:关于耶稣是谁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认识一个什么样的主,会决定一个人做一个什么样的门徒。
耶稣就是真光:“我们见了他的光辉,就是唯一圣子受自圣父的光辉,充满圣宠和真理。”这是若望宗徒为耶稣作的见证,他的见证是建立在自己亲眼所见,亲身体会到的基础上。这样的见证是有力的,也是真实的。
耶稣为什么要降生到世界上?这都是我们基督徒应该静心思考的问题。首先应预备好主耶稣来的道路,也就是首先我们要成为一个新人,才能迎接耶稣这位新人。
而这一切岂不正是耶稣所言真正朝拜的人,将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父,因为父就是寻找这样朝拜他的人。天主是神,朝拜他的人,应当以心神以真理去朝拜他!可以说,此时的撒玛黎雅妇人开始真正理解耶稣告诉他的一切。
在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她应聘到台中天主教圣母圣心修女会开办的晓明女中教书。修女们以信仰精神为本且饱含热诚的办学态度令她很感动,遂开始慕道。
耶稣甚至告诉我们天主如何更爱护我们,天父连我们的头发都数过了。一般来说,人的头发,数不胜数,多一根或少一根,谁会在意?不过,天主却在意。如果不是耶稣亲口说出,实在令人难以相信。
第35届世青节的主题选自耶稣遇见纳因城寡妇的事迹(路七11-15)。教宗在文告中邀请青年默观主耶稣在此的若干举动和话语。首先,「耶稣看见痛苦和死亡」。
答案只能从耶稣那里获得,耶稣说:谁若愿意跟随我,该弃绝自己,背着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我(玛16:24)。苦路经上说:背十字架就是该忍受天主所赏的患难贫病,及各人本分当尽之苦劳。
在那里,潜心绘画成为他终身的生活方式,而后,在1590—1595这个期间他完成了具有宗教象征意义的《耶稣抱十字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