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传统:这预示天主启示的书写形式,最终形成圣经。教会视圣经为启示的“书面传承”(参教理§81),需清晰传播。灵修反思:天主鼓励我们信赖祂的启示,并传播希望与正义的信息。
我的生命属于主从灵魂苏醒的那刻起尘埃便有了光的印记二十载风雨兼程的足迹都刻着祢恩典的纹理我的生命属于主讲台是祢预备的田地每滴汗水渗入泥土里便长出带露珠的真理那些深夜备课的星子都记得祢同在的静谧我的生命属于主曾在软弱里低头叹息是祢的双手轻轻扶起将疲惫揉成清晨的诗原来辛劳不是重担是膏油浇在爱祢的祭坛上馨香满溢我的生命属于主见过太多含泪的眼睛在祢的话语里得慰藉那些紧紧相握的手心传递着祢的温暖如晨曦这便是付出最美的回音我的生命属于主不羡慕世间繁华如戏祢的同在是永恒筵席二十载踏遍城乡的路每一步都踩着祢的应许卑微的器皿也盛着祢的荣耀无比我的生命属于主当岁月在肩头添了痕迹想起十字架上的舍弃这点辛劳算得了什么不过是向祢献上的碎玉在永恒里必折射祢的光辉熠熠我的生命属于主那些被质疑的时刻里是祢的爱当作盾牌高举让我知道所做的不是为自己乃是为那替我死而复活的祢心中的火焰便永不熄我的生命属于主看弟兄姐妹在真理中站立如同初绽的花沐着春雨这便是辛劳结出的果子比金银更珍贵的籽粒在祢的园子里生生不息我的生命属于主未来的路无论平坦或崎岖跟随祢的心坚定不移若能让更多人遇见祢再走二十年脚步依然有力因我的生命本就为荣耀祢而美丽我的生命属于主所有付出都化作感恩的诗当那日见祢荣面时愿听见祢温柔的启示
尤其是爱德,即爱的主题"乃是拉青格整个思想所围绕的太阳,从他理性行程的最初步伐到最后的几道通谕"。
走在圣召的路上,我学会了在生活中寻找生命意义。当在学习中感到失望时,读一篇圣经,让自己体验宗徒们的信心;在百思不得其解时,听一曲《主你是我最知心的朋友》,让躁动的心平静,方知静水流深。
当天的第一篇读经取自《玛加伯书》,福音取自《路加福音》。这两篇读经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洁净圣殿。犹大和他的弟兄们把异民玷污的圣殿重新祝圣一番,耶稣把商人从上主的殿宇赶出去,因为他们把殿宇当成了贼窝。
关於和平与正义,教宗提到他在圣地亚哥的奥希金斯(O’Higgins)公园主持的首台弥撒圣祭。他在礼仪中讲解真福八端,并提出福音中与人接近的风格。
教宗指出,耶稣善牧的心总是朝向我们,尤其朝向最疏远的人。祂把罗盘针定在那个方向,渴望抵达所有的人,不丢下任何一个人。耶稣圣心不可取代的两件珍宝是天父和我们。司铎的心也必须只朝向这两个方向:上主和人群。
我们天主教敬拜信仰的神是天主。我们认为天主是创造天地万物唯一的神,他是无始无终的,至高无上的,至公至义的,又是无限仁慈的,他掌管着宇宙万物。
小时候的我,连字都还没有认全,就会拿着《通功经》一遍一遍地往下念,即便经文的意思不太懂,却也能背下许多;在其他教友的眼中,我是个热心的小教友,那时候的单纯、可爱也许就是天主赏赐给我的礼物,让我心中始终有那么一句话
“年轻的神父被这位女性的信仰和坚韧所感化:她在天主之爱德的触动下,完全献身于天主和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