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信仰来自家庭传承的部分并不多,相反,我的好邻居的信仰见证才是我信仰和修道的启蒙。村里人都称呼她马伍妈,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自加入教会后,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对天主的忠贞和孝爱。
爱的第二个境界是以所爱的人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爱的成熟阶段。在圣经里面,多次讲到耶稣所爱的那个门徒。最后晚餐的时候,他靠在主的胸前,听着主的心跳,听着主的话语。
有时深夜入睡了,还有夫妻打架的来电话让刘神父评理,他都百问不厌,甚至精彩的部分在第二天弥撒中讲道时还与大家分享。在天主面前,无论是神职人员还是教友,都是天主的仆人,是一律平等的。
我们那儿的风俗,女儿出嫁后是不能在娘家过年的,尤其是有嫂子和弟媳的,更是不行。
今年已过了古稀之年的父亲,几年前在路上昏倒,送医院抢救,诊断为小中风,经过一段的治疗,康复如初。自从经历这场大病后,以前并不热心、连教堂都懒得去的父亲,好像浴火重生一样,改变也是彻头彻尾的。
我陷入了深深的痛苦而不能自拔,失眠、健忘、头疼,脾气越来越暴躁,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想起母亲的慈爱,我会幸福地微笑;想起母亲在急救室里是那样的无助,我又失声痛哭。
信仰不是结果,而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一个追求尽善尽美的过程。有了这样的生活态度,你的人生就有了方向。为什么要追求自我的尽善尽美?使自我趋于完善?
信奉基督的各门科学创始人这长长的信天主的科学家名单中,有不少我们熟知的名字,如物理学之父牛顿;发现相对论的爱因斯坦(金鑫注:经常有人说爱因斯坦不信人格化的神,应该先搞明白人格化的神是什么意思。
更多的是将基督教的歌曲放在神圣的弥撒圣祭中,这样庄严而神圣的弥撒圣祭也被我们教会人士流行了。当然我们必须承认的一点是:这些流行教会音乐吸引了更多的青年人,甚至教外人来教堂参观拜访。
已故的黄弟兄曾是我们堂区一位虔诚的教友。有一主日,他见一名到堂里来参观的小伙子,便热情地迎上去传福音:"……你信教吧,信就会……不信就会……"遂引来那小伙子逆反心理:"你怎么还迷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