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座新闻室2月1日公布了教宗方济各2014年四旬期文告,指出今日人类达到“科学、技术、文化和法律的发展所能确保所有人尊严”的程度,但若不重新思考生活方式,就会屈服于“奴役”状态。
有一式痛苦玫瑰经的唱词是这样的:架上高悬手足钉伤,临终七言圣意周详。呜呼一命低首而亡,山崩地裂日月失光。耶稣的最后七言像一把把利刃,句句直入肺腑,令人不能无动于衷!1.赦免的话:父啊!宽赦他们吧!
祂是在那宝座上被祝圣的上主,祂在那里经历了我们所有的不幸。耶稣是上主!祂是十字架上的上主,祂在那里为王!因此,祂能够理解我们,正如我们在读经一中所听到的:祂在各方面与我们相似。
有生命力,但任何的‘生命力’都离不开天主的带领,天主永远是灵修陪伴的主动者和主角,而避静能使我快速进入这种境界,离开俗世的一切,让心灵进入与上主恩光的接触中,以获取圣言的力量、圣神的恩赐
他要像耶稣基督那样,把他的痛苦和受难展现在人们眼前,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我斗胆质疑这一解释。教宗不是展现型人物,不是演员,没有作秀。圣者的一生,就是从形体走向精神,从芜杂走向单纯,从表现走向率真。
走进她修养的住屋,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位爱主的老人,也是一位主爱的老人:她躺在床上,手里握着念珠,正念玫瑰经;床的上方高悬耶稣基督的苦像;床的里边摆满了圣经、圣书和“信德”、使徒报、圣心蓓蕾、荒漠清泉等教会报纸
这可能就是我们的想法啊,如果我们像那位富翁一样。追求富有,追求成功是人的正常反应,这是人内心渴望拥有一切,拥有永生的表现。
我记得当时有两个情节印象尤为深刻,一是我进堂后,有教友热情地给我让座,给我拿来弥撒经文和圣教歌曲;二是在亲苦像的时候,教友们都恭恭敬敬地跪拜排队、跪地前行,我当时真是情不自禁潸然落泪,这样的情景让我感动
1980年,不明原因他全身浮肿,四处寻医不得结果,于是他带领家人上圣母山祈求圣母,回来后病情日渐好转,于是立志为教会事业奉献自己毕生的精力:1980年,维修太原总堂、做祭台;1981年圣神降临后于汾阳维修主教座堂
付款之后,你虚心像店员请教那套音响的使用方法,一点一点的仔细记录那些错综复杂的按键。挑选完音响,已经过了中午了,我说我请你吃饭,你执意请我吃饭,我笑:来到这里,我是地主,不要跟我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