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走在欧洲朝圣的路上(三)——在马切拉塔寻找利玛窦
2012-05-30

听到他纯正的意大利语,看到他欧洲式的开车技术以及办事风格,完全可以融入当地教会,我们劝孙神父以后就留在这里工作,担心他回国后很多知识和经验浪费掉,而孙神父却说:我出来学习不是为了自己,教区一声召唤我就会回去的

影响我一生的三位基督徒
2013-04-11

不久出院后,主的救恩一直如影随形,我平安快乐地活着,犹如活在上主的怀抱中。我经常去病院看望那些无家可归的最小的弟兄姐妹们,我想这应该也是基督徒爱人精神的一种传承吧。

天津:西开总堂首次组团赴欧洲朝圣
2013-04-25

受本堂张良神父的委托,此次朝圣团由袁树国、赵明、杨小斌三位神父带队,这也是新教宗方济各当选后首个到罗马朝圣的中国教友团队,受到了格外的关照。朝圣团复活节当晚从堂区出发,提前到首都机场做好登机准备。

背起你的十字架
2004-05-25

人的整个命中十之八九有不如意,我们面对痛苦不知道找到天主,只知自寻苦恼。有时候我们真的不理解为什么好人受苦而坏人享福?我们总是软弱的愿意按自己的私意行事,有的甚至认为这是光荣的事。

诚心忏悔,慈父自会宽恕,是否等于不必告解?
2004-10-19

我自己亦有一种感觉,既然上主是慈父,我们只要肯诚心忏悔,上主无论如何也宽恕我们的罪过,不必受告解形式拘囿。我这样想对吗?教会又要求我们最好多久办一次告解?

朝圣——探索信仰、实践信仰、完满信仰
2006-10-11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敬重的姚景星神父是我们朝圣的发起人,因年事已高,不能亲自带队外出朝圣,因此也尽他老人家一份力,每次朝圣线路所经站点,均由姚景神父亲自发介绍信或电话联系,希望对方神长教友大力支持并予接待

一个家庭的归依历程
2016-09-29

于是母亲经常给孩子们讲信仰的道理,但母亲的道理为孩子们来说就如发声的锣,过后,没有在他们命中留下任何痕迹,郭姨说:妈妈经常给我们唠叨一些信仰的东西,但我们就是听不进去,而且特别烦她这一点,我们就是不要信仰

寂寞的百合花要开
2009-02-18

NO1.不是没有“家”从1994年起,陕西凤翔教区耶稣圣心方济各传教女修的修女们就开始收养这些由于种种原因而被遗弃在教堂口的孩子。

痛苦与幸福
2009-11-20

这导致了一种极为功利的信仰状态:富足、知识、地位、健康等等世俗幸福的指标在教中被追捧,而一切不能回避痛苦并带来幸福的信仰模式都遭到了毫不犹豫的抛弃。也许有人问:让生活更加幸福一点有什么不好吗?

从历史深处看教会大学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影响
2010-11-09

相比之下,沪江大学的传教士则来自提倡自由主义的低派教会——浸。从清末到北洋政府,教会学校自顾自地发展着,不受中国政府制约,他们所发的文凭来自美国,便于学生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