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由此谈及众多殉道的耶稣会士,称他们的「生命和死亡鼓舞后人为弱小者服务」。在困境中,人们恐怕会丢失希望。为此,教宗提醒说:「社会使徒工作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吗?是的,但是首先要推动进程并激励希望。
枢机介绍道,圣座封圣部遵循一个册封天主之仆宣福和封圣的步骤,主教们协助调查天主之仆的殉道或英勇圣德或是因代祷而获得奇迹的过程。
为了基督而殉道,这种见证是最彻底的见证和福传方式。当犹太人的领袖质问耶稣,是基于从何而来的权柄驱逐圣殿的商人时,耶稣的回答是:"若翰的洗礼是从天上来的,还是从人来的?"
在向弟兄们奉献自己的生命的同时,他们往往需要做出殉道的牺牲。教宗也提到昨天在肯尼亚和几内亚死去的两位会士。
这是由于这个教会历史悠久、伯多禄和保禄在那里殉道、忠于宗徒的教导,于是罗马圣座被认为对解决冲突有最终的话语权。大公会议则是同道偕行的典范,是整个教会可见性的表达。
值此历史时刻,合一是通过三条道路实现的:用爱德事业一起前进、一起祈祷、承认共同宣信的,就像以基督之名、在鲜血凝成的大公主义内的共同殉道。在这里可以看到,敌人本身承认我们的合一、领洗者的合一。
今天这庆节的礼仪的确让我们看到,伯多禄和保禄蒙召走上一条共同命运之路,即殉道,这使他们与基督永远结合。
回忆我所经历的各种事情,那是天主用各种方式在修剪我,让我把踏在俗世上的一只脚迈到他面前,活出一个完整的我,使我脱离贫穷,走在他的路上,成为一个为天堂积蓄财宝的富有的奉献者。
圣经中那些蒙召以特殊方式跟随上主的人,总是必须走出去、迈上旅途,抵达那些从未探索的土地、前所未闻的地方,这并非一件偶然的事。让我们想想亚巴郎,他离开家园、亲人和故乡。谁若跟随天主,就蒙召离开。
切实展现了此次研讨会的主题——耶稣基督的中国面容,在天主教中国化方向的探索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再次推动了首都天主教中国化神学思想建设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