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就是在耶稣圣诞节前不久,巴勒斯坦人民主席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层彼此见面,虽然没有什么大了不起的结果,但是既然他们两人能够见面,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件好事。
(玛27:46),这动摇的、不确定的立场在卡赞扎斯基的小说《耶稣最后的诱惑》中反映得更加鲜明和突出——是背弃救世的重任苟活,还是直面死亡,让灵魂回归天国?
我们着眼于真福在带领族民认识天主和耶稣时所肩负的角色,这位耶稣的仆人不断宣讲天主圣言。」 他续说:「我们不能把她与天主的关系再创造,那关系是属于她的,她充满了耶稣的爱。同样,我们也要肩负自己的使命。
也许是因为年纪尚小,小女孩总是一副天真无邪的样子,见到我们专程来看她,她伸出小手拉着我的手说:阿姨,这几天特别想你们,我算着阿姨该来看我了,该给我送助学金来了,前几天我还跟耶稣祈祷说:‘耶稣
博爱精神所包含的宽恕、恻隐、怜悯皆属福音喜讯的一部分,也可说是基督圣训的核心,所以耶稣在他的讲道中曾多次反复强调宽恕怜悯,更让我们永远以宽恕精神对待邻人、近人和所有亏欠、得罪、伤害自己的人。
在山中圣训中,耶稣很清楚地讲出法律的心态和止于至善的心态的分别。
接着谈到耶稣的形象,指出基督是靠得住的见证人,因此信赖耶稣就是参与祂看待世界的方式。教宗也谈到信仰并非私人的事,它是由聆听产生的,所以必须宣讲出去。
很多人因着天主圣神的启示来到东堂,通过我们的介绍和宣讲,他们认识了耶稣,了解了天主教的信仰,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走进了教会,成为天主的儿女。一次,我遇到一位来自黑龙江的教外朋友,他到北京旅游。
多年的教友灵修,使我越来越认识到,在基督徒的人生旅程中,不仅要投靠耶稣,还要赖圣母的相帮,因为圣母是大能的母亲,又是慈爱的母亲,正如在加纳婚宴中,因她是主人的亲戚,就主动地为主人分忧解愁求得了耶稣的圣迹一样
今日分享主题是耶稣和撒玛利亚妇女关于活水的对话。耶稣的行为方式告诉我们,活水只能从诗意敏感之内心流溢,这是我们肖似他的精神标记。为什么我的内在时常感到枯竭与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