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法国大选运动前的紧张局势,枢机告诫,但愿这些情况“不转变成能导致有摧毁力的暴力冲突和个人攻击”。与《十字架报》的访谈中也涉及在法国刚实行的生物伦理法律,该法律引起天主教徒的激烈批评。
「管家的观念,也就是个人或集体对天赐恩典负起责任的观念,乃是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发点」。然而,我们曾经「追求利润最大化,把后果推给后代来承担」。
“爱并不是企望另一个人或生活符合我们的想象;其意义却在于完全自由地选择对所遇到的生活承担起责任。这就是为什么若瑟给我们上了一堂重要的课,他“睁大双眼选择了玛利亚。我们可以说他‘冒着一切风险’。”
我们知道心灵干涸、失去喜乐所带来的影响是多么可怕、多么灾难性的,因为不但影响个人的生活,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玛利亚探访依撒伯时的“匆忙”(路1:39)也强调了同样的迫切性。
我们不应该仅仅将节俭视为自我否定或者追随潮流,而应该将其看做一种有益于我们个人,会改善我们生活的事物。消费主义经济基于不快乐的感觉应运而生。
最后,坎塔拉梅萨枢机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概括当天的讲道:“有个人看到一个面黄肌瘦的女童,她光着脚且冻得浑身发抖。于是这人愤怒地向天主喊叫:‘天主啊,祢为什么不为这女童做些什么?’
教宗认为,需要在地方教会“重新唤起期待上主的这一特殊使命,鼓励年长者发挥个人特恩和团体素养”。“在错失机会的沮丧中度过的晚年,给自己和众人都带来沮丧。
看,这是信德的具体化,它不是宗教的标签,但而是个人与上主的关系。多少次人落在用一种标签传播信仰的诱惑中啊!妇人的信德不是神学的规范手册,而是坚持:敲门,敲门,敲门;她不是只讲话,而是祈祷。
但我们若听到类似的声音,也该及时向他们解释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不断的改进,也会有失足之时,因为人人都有“三变六化”的劣根性、脆弱性、加之外界千奇百怪的诱惑,犯错误几乎是在所难免,但也不能将某一个人缺憾归咎于整个教会
反观我们今天世界的处境:大到国家、小到生活在其中的个人,有那么多在不停的占有、索取,漠视贫穷、歧视弱者。战争是什么?是一个国家企图对另一个国家资源和土地的掠夺和占有;环境问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