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肋米亚先知引用辣黑耳的哭泣来安慰处在流亡中的以色列子民,鼓励他们怀抱希望,重归天主(耶卅一15-17)。教宗表示,先知藉着辣黑耳的悲痛和哭泣指明了一个料想不到的生命前景。
于是,子民落入了陷阱,要求一个有形可见的天主以便能够自我识别、找到方向:于是他们对亚郎说,‘他起来,给我们制造一尊神像,在我们前面引路’。给我们一个领路人、给我们一个领袖。
这本新版的《愿祢受赞颂》通谕包含了法国摄影师、记者和环保主义者亚恩·阿蒂斯-贝特朗令人震撼和极具启发性的作品。他以实际行动回应了教宗方济各的衷心呼吁。
教宗本笃十六世隆重宣布:为纪念亚尔斯本堂圣若翰维雅内神父逝世150周年,特定2009年6月19日至2010年6月19日为司铎年,主题是:忠实于基督,忠实于铎职。
祂选择了「黑暗地区」、人们「从未想过」的地方,也就是「外邦人的加里肋亚」、不同民族和外地人相遇的交汇点。
为了让教友们能延续性地学习圣经,继续邀请了中南神哲学院圣经教授吕守德神父讲解《依撒意亚先知书》,四川天主教神哲学院圣经老师贾志录神父讲授《玛窦福音》。
教宗解释道,《天主教教理》描述祈祷产生心灵的转变时,引述亚尔斯本堂的话:“默观是以耶稣为焦点的信德的凝视。‘我望着祂,祂望着我’,这句话是一位在圣体柜前祈祷的亚尔斯农民向其本堂说的。”
洗者若翰引述依撒意亚先知的话来告诫我们:“你们当预备上主的道路……一切深谷要填满,一切山岳丘陵要铲平……”(路3:4-5)天主的道路,不会像山岳那般高,也不会低如深谷。
米该亚先知预言(5:1-3),以色列的国王将生自白冷。当耶稣诞生时有外邦的贤士(国王)前来朝拜,已显示基督的王权将普及万邦。但祂的国不是世俗的国(若18:36),祂的王权也不侷限于一个地区。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米里亚娜·什波利亚里奇对新华社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已向叙利亚受灾地区提供紧急援助,但当地人道局势仍面临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