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指出,这个分辨圣神声音的恩典通常用於两个层面:一个是教会,另一个是我们个人。教会在梵二大公会议的推动下,依照福音细察时代的标记。
他指出,天主给的不仅是个人,「还有和过去及身边的这块土地、地理、气候、历史相联系的事物,除了用自己的经验情感来创作,更多是思考我们个人和这个地方、和天主、和自己的关系。
一般来说,俗乐没有固定的规格,风格和形式比较自由,因此易于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抒发人们的内心情绪。相比较起来,俗乐以自由的方式表达,比圣乐更多姿多彩,更容易被人接受。
现时,她名叫嘉大肋纳修女(SisterCatherine);虽然不同名称,但仍是同一个人。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一篇访问修院的文章中,嘉大肋纳修女形容这个选择为「激进」和「反现代文化」。
感谢这次为营地祈祷的所有团体和个人,愿好天主多多降福你们。营后感言感触很深,觉得整场成长营下来,对自我及自我内心有了一个很深的认识,可以说这是一都场自我挖掘、自我反省与自我成长的活动。
我们三个人的手不约而同地紧紧握在了一起,周围人的目光全都落在了我们三个人身上。他眸子里透出的亮光告诉我,他是诚心的,实意的,信任的,期盼的,发自肺腑的!你猜不着我当时心里有多么高兴。
美国社会中的宗教能够在个人与国家之间起到一种平衡的作用,而中国宗教只能在国家之后拾遗补缺。这说明,宗教的社会功能在中国社会功能本来就十分有限。面对社会事变,宗教的功能就更是如此。
餐桌旁共有十三个人,十二个门徒分成四组,分别坐在耶稣的两侧,耶稣坐在餐桌的中间。仔细看画里的耶稣,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他。“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玛 26:21)。
这个人愤怒地向皇帝跑来,然而中途却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只发出一阵呻吟声。皇帝和隐修者把这个人的衣服解开,发现他受了很重的伤。皇帝帮那个人彻底地洗清了伤口,用自己的衣服为他包扎伤口。(待续)
坎塔拉梅萨神父首先指出,依撒意亚先知描述了一个受尽了侮辱,被人遗弃的人,这个人就是纳匝肋人耶稣,祂是世界上所有遭遗弃、没有权利的穷人、被拒绝,以及得不到同情者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