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枝主日弥撒中,黄主教特别阐释赈灾捐献的信仰内涵:“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与弱势群体的迫切需求,教会凝聚的每一份善款都将转化为切实援助,彰显基督之爱的力量。”
受造界时期是众基督信仰教会一同参与的活动,于每年9月1日至10日4日举行。
帕罗林枢机指出,“这次聚会清楚呈现出地方教会和普世教会之间的纽带关系:圣座大使首先是基督在世的代表与他们被派去的团体之间的桥梁,同时圣座大使也维持地方教会与宗座之间的紧密联系。
1.牧灵方向转变3.今日教会蒙召促进新福传,而牧灵方向上的转变(Laconversionepastorale),就是「福传新阶段」[2]的基本主题之一,因为这转变能使基督信徒团体一日比一日更成为有助于人们与基督相遇的聚集点
基督新教则通称为圣餐。自梵二大公会议以来,天主教很恰当地把弥撒宣称为感恩祭,亦即整个基督徒生活的泉源与高峰,因为至圣圣体含有教会的全部精神财富,就是基督自己,祂是我们的逾越圣事,是我们生命旅程的食粮。
几家虔诚的教友以基督为动力,以信仰为准绳,以爱德作见证,演绎了一个个感人肺腑、激励人心的美丽故事。
与此同时,欧洲强权以“保护国”的名义控制基督宗教传教士,尤其是法国传教士,甚至包括中国天主教普通教友。当此之时,圣座千辛万苦地试图与法国保护国脱钩,以求直接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西方传统文化则以基督宗教为源泉,同样也源远流长。秩序、契约、博爱,强调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平等观、普天之下皆兄弟的博爱观……基督宗教构成了西方文化的重要精神根基。
除圣诞前夕那天外,七天晚祷的圣母赞主曲有特殊的对经,采用基督的不同称号为主题,组成一系列以「啊」开始的经文,统称为「啊对经」(OAntiphons)或「大对经」(GreatAntiphons)。
总的来说,梵二按照宗徒传统,要求我们为主耶稣作见证,在今天的世界上,根据自己的处境活出基督的逾越奥迹,偕同基督,落实圣父的救世计划,藉圣神的恩宠,让自己和世界都得到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