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秀文的很多歌都是与信仰有关,其中有首《信者得爱》,歌词这样写道:“人祸天灾让我们饱受了伤害,风雨的到来,是否上天的表白?不怕天会塌下来,别说彩虹失去了色彩,只要相信就得到爱!”
领洗得救后我们开始敬拜天主,热情洋溢的歌颂祂、赞美祂、传扬祂,如同这位画家一样,准确的描绘我们所信的是谁,并因此充满了自负,甚至认为只有我们对主的认知才是真知,其他派别都是旁门左道⋯⋯所有所有的外在一切
福传的热情:信众的使徒热情(8);福传的第一途径:“见证”(参《在新世界中传福音》)亲爱的兄弟姐妹们,早上好!
期中他写了信(档案馆1000多页),重要的“有关中国传教事业的建议”(53页,他激烈推荐使用中文培养中国神父和举行礼仪,并提出把圣经翻译成中文的必要;报告当中他也列出中国人比欧洲人好的14个点),把简单的要理问答翻译成中文
教宗尤其关切当地基督信徒的外移现象,他在去年圣诞节曾写了一封致当地天主教友的信,表示他对他们的极度关怀,并鼓励他们继续留在本地,因为他们的见证对和平与友爱的未来是个帮助和支持。
成人看到儿童能够那样地全心信赖,也就可以学习以真正的信靠之心呼求:“阿爸,父啊”!(待续)
有的牧师在礼拜堂(校园中的大教堂、医院和机场的真信默祷室、建在兵营的常青树丛中的小教堂)中举行宗教仪式,另外一些牧师则是在校园、走廊或操场提供宗教服务。
圣神将信、望、爱三德放在我们心内,特别是把对此三德的强烈渴望聚放在我们心中,因为他们是灵修进步和属灵生活的条件。如果一个人,没有这种精神上的渴望,他不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不能领受天主的恩宠。
早期的福传 早在康熙年间,朔州圪针沟有一位名叫武家和的人定居忻州兰村,以赶牲口搞运输为业,他偶与传教士相识,遂信天主教,回乡后传教受到乡人歧视,后迁至肖家峪,其后代子孙也因此成了教友。
老东岳大方井西溪路549号,卫匡国墓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室前有中国式的石制牌坊,正面刻着“天主圣教修士之墓”,背面是“我信肉身之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