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经验是,奉献生活的中心是把生命奉献於上主,度简朴、贫穷和服从的生活,把自己的一生致力於最有需要的人。奉献生活可以因教宗方济各、他的临在和到目前为止他对我们讲的话而欢心喜悦。
尤其是目前教友老龄化十分严重的堂区,神父不应只重视对眼前看得见的老年教友“训话”,应放下架子,深入到教友中去,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和需要,帮助他们树立起积极正确的信仰观。
——记吴桥堂区会长张书杰若望一书三章十八节这样训导我们:“爱不是只用言语,也不可只用口舌,而要用行动和事实。”在河北沧州教区吴桥堂区,提起老会长张书杰,教友们无不称赞
可以确定的是,年轻世代已经准备好聆听见证,认识那些为追随耶稣而献出生命的殉道者,听取在最遥远的角落传扬福音的见证。亚洲如此响应教宗方济各的呼吁,愿意与教宗并肩奋斗,远离教宗所说的全球化的冷漠。
教宗向这些前来梵蒂冈觐见他的与会人士发表的讲话中指出,将礼仪上的传统与进步对立起来是错误的思想,因为在礼仪中是基督的力量令它面目一新,基督以他的临在赋予礼仪生命。
事实上,生命和心灵的弃旧更新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只重视外表而忽略内心的改造与重建,我们的信仰生活就毫无意义。
教宗进一步解释说:“事实上,大公会议特别重视在俗教友的角色,在《教会宪章》中还特别写出第四章来讨论和界定在俗教友的圣召和使命。
每逢避静,大家都特别重视,都积极准备心神的与主交谈。早上小堂弥撒结束时,我们又唱起了退省歌:“愿我灵兮恬静,愿我心兮冰清……”但不同于往常的是这一天要全天明供圣体。
他指教会重视酒的质量,圣经中便记载了司酒这古代职务,而修院也会自行栽种葡萄及酿酒作为弥撒酒。至于品酒,他指志于品尝质量而非喝酒,过程中品酒师会先鉴赏酒的外观,再嗅闻味道,然后在口腔品尝,但不会喝下。
教宗指明,在那些恐怖的时刻,庇护神父从持之以恒的祈祷和对上主的信赖中汲取生命活力。当圣人怀着信赖之情投奔耶稣的怀抱时,魔鬼放进他脑袋里的所有丑陋鬼怪便烟消云散。一切神学的意义即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