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床上长达一年多时间的我终于站了起来,并且很快实现了我的理想和愿望,杵起拐杖自己能走到我们的县城———天主堂圣殿里,由张神父为我施行了圣洗圣事,成为了一名天主教的基督徒,和教友一道参与弥撒圣祭。
它强烈地表现一个民族的精神、愿望、特征,还是民族凝聚力之所在。因此说,节日也是一个民族一年一度地传承着它独有的气质与文明的神圣方式。
上面这篇文章的主题《宽容》,表达了作者对宽容的强烈愿望。然而人们自私小气的弱点,往往在思想上起着主导作用。那个士兵的父母难免饮恨终生。耶稣说:“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对待你们,也要怎样对待别人。
仰望天际,云雾茫茫,我的父母也许在天堂向我垂下注视的目光,但我今天所能孝敬他们的只能是完成他们生前的愿望——在圣召道路上,继续他们曾为之付出无数心血的福传事业,象他们一样,在平平凡凡的生活中和千千万万与他们一样平凡的教友一起
一个愿望突然闪电般从她心中出现———“为穷苦的人服务”。到上海后,她就读于徐汇女中,虽身为名门闺秀,却肯吃苦。她还参加校友会,帮助有需要的人。
为了体验及获得大赦,信友要做一次简短的朝圣,前往主教座堂或教区主教指定的教堂,或前往罗马四大宗座圣殿,跨越开启着的圣门,以表示自己皈依的深切愿望。
她认为王权是绝对的,因此当权者国王的一切愿望都是命令。伟大的圣盎博罗削(Sant'Ambrogio)关於这个事件写了一本小书,名为《纳波特》。在四旬期间读这本书对我们大有助益。
据说,这是年轻人父母的愿望,他们希望大家永远记得的是他们的儿子有宽恕的美德,他们知道小镇居民已经将K.S.等同于宽恕,所以墓碑上只有K.S.两个字。
到了下午2点,我们准备离开时,再次到圣堂求天主恩赐,求圣母为每一个人的愿望转祷,我也不例外。以前到堂里总是求自己的功名利禄,但是这次我求的是自己的胸怀、脾气、家庭,第一次感觉到回归到自己。
天国的奥秘无人知晓,但寻找天国的愿望植根于人的灵魂之中。英国文豪莎士比亚也曾透露过他对天国来临的某些猜想,他说“执法的人倘能把慈悲调剂着公道,人间的权利就和上帝的神力没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