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本笃十六世昨天10月3日在圣伯多禄大殿广场主持周三公开接见﹐要理教导的主题是基督徒祈祷传统的主要泉源之一:圣仪。圣仪是「参与基督﹐在天主圣神内﹐向天父的祈祷」。
教宗本笃十六世九月七日从冈道尔夫堡夏宫乘直升机回梵蒂冈,在圣伯多禄广场接见了两万多名来自二十几个国家的朝圣人士,并向他们讲解圣保禄致哥罗森人书信第一章有关“基督的品位”的描述。
教宗同时也期勉众人鼓起勇气宣讲,效法宗徒们为耶稣的复活作见证,甚至不惜生命代价。基督徒生活的三个幅度是「宣讲、转求和望德」。教宗以当天弥撒的读经和福音为基础,省思基督徒生活的这三项特色。
教宗方济各2月17日上午在梵蒂冈克莱孟厅接见了意大利撒丁岛地区宗座修院的师生。教宗勉励他们说:你们从现在起就应预备自己,将来成为属於人民和为了人民的司铎,不做托付於你们羊群的统治者,而要做个仆人。
礼仪以祝圣新火拉开了庆典的帷幕,主教以新火点燃复活蜡并在复活蜡上祈祷刻划,将五枚乳香钉依十字形插入圣蜡中,象征光荣复活的基督,以祂的真光驱散我们心灵的黑暗。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4月6日复活主日後的星期一,在圣伯多禄广场主持诵念天皇后喜乐经活动。他再次为世界上遭受迫害的基督徒发出呼吁,要求各国为维护受迫害的基督徒能更有作为,不可对他们视而不见。
名耶稣,是基督。十架功勋,告罄补赎。世世享天赐,代代传鸿福。丘陵山岳宣欢,海洋江河齐呼。九层三界同沐浴,玄琴诗词叹无数。孔保禄·贤明神父,在意大利拿坡里华人堂区服务。
第三日(他)从死者中复活。由这句信仰宣言,教会发展出逾越节三日庆典。圣盎博罗削写道:我们不单要守住基督受苦之日,也须守住他复活之日,好使我们有一天的苦涩,也有一天的喜乐。(书信23)。
(《活出生命的意义》)基督徒更进一步:苦难因与基督结合,成为参与救赎的途径。圣印度德肋撒修女在贫民窟中亲吻濒死者的伤口,正是“在最小兄弟身上触摸基督的伤痕”(玛25:40)。
伊拉克的基督信徒要求未来的政府给与少数民族和宗教团体平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