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对普世价值的认同或不认同,正反映出中国社会目前需要方向上的引导。如果,我们自己的路径已经走绝,那么新的引导应来自何方?
外邦人的宗徒在《斐理伯书》中表达了参与基督的死亡与复活所实现的变化的意义,指出了目标:我只愿认识基督和祂复活的德能,参与祂的苦难相似祂的死,我希望也得到由死者中的复活(斐3,10-11)。
司铎与司牧关系的反省李占江 近几年来,许多教区存在着主教与神父合作上的问题,本文想从神学和教会法典的角度去分析“作为神职人员的职责”,从而总结出主教和神父应有什么样的关系。
(咏57:12)请听:合唱《普世喜洋洋》(《天》P264)(四)1.朗诵:耶稣基督救赎了我,使我因信了他而成为天主的子女,他是我们信德的创始者和完成者(希12:2),我的灵魂颂扬上主,我的心神欢跃于天主
对话是一种「精神态度」,表示「走出自己」去听「别人的期望」的能力。在冲突和对比的背景下,教会可以成为「可能实现和平的地方和经验」。
朱神父的葬礼已于2008年2月26日上午9时在永年曹庄天主堂举行。灵前追思朱神父一生信仰虔诚,生活圣善,恪尽铎职,服从至死,堪称司铎楷模!请众信友,为彼代祷,望主赐伊永安!
我想在我明年人生进入六十岁的时候,出版我的人生总结性文集《朝圣者的感悟》,文集中如果没有一篇纪念妈妈的文章,我心里会感到很难受。
去年八月在马德里的聚会,仍然临现在我心灵的记忆中。那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恩宠时刻,上主丰厚的赐福于前去参加世青节的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
我的答覆是:这固然是出于人性的软弱,但我们必须更热切祈求天主,加强仰赖他的仁慈扶助,也需要我们的教友鼎力支持,使教会透过这场考验,得以淨化。
请众信友为彼祈祷,求主纳彼终生之奉献,并赐彼永福之赏报。谨此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