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全国和基层教会积极助力十九大提出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尤其贵州三都及首都外围张承等地区的扶贫点工作有序展开,为早日建成小康社会奉献了教会的一份力量。
(数据出自张士江神父《圣经在中华》一文)。 再者就是要学习梵二文献。了解当今教会对我们的要求。可惜的是梵二大公会议至今已有四十多年,不少教友对此知之很少,有的甚至闻所未闻。
在3月10日《信德》中刊出的张丽丽的“搞好堂区建设应与时俱进”一文中已分析阐述得很到位。所以我只想从一个普通老教友角度,结合自己的一些切身感受,谈几点补充建议,仅供参考。
邢台威县张庄天主堂的小朋友正在捐款据了解,在组织教友捐款时,神父都是第一个带头捐款的人,然后是参与弥撒的所有教友,无论男女老幼,大家都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
二、修道途上的妈妈妈,就是这样,当我说想做修女的时候,没有人相信我是真的想做,也没有人相信我真的会做成修女,更没有人相信我不仅做了修女,而且到今年为止,18年来我一直很喜乐、很感恩做了这个选择。
然而,就在拍手和祈祷的同时,我也不由地为不久前在教会内耳闻目睹的一些现象感到难过和忧虑:1)每当在各地有晋铎和修女发愿的喜事时,不论是当地教会还是新铎及修女的家人,都要为此而大操大办,款待各路神长教友、
今年3月13日的“信德”第6版,有一篇孔喜慎修女怀念妈妈的文章。文章中孔修女的妈妈对子女严格要求的做法,值得每位做父母的学习和借鉴。
,他以一个志愿者的身份来到商洛市仁爱康复中心——陕西省商洛市麻风病院,为那里的麻风病人服务,就在那里,他接触到几位韩国志愿者——申东神父的堂弟申修士和权修女以及潘正淑修女
葬礼由丁耀华神父和我主持,修士、修女及教友约两三千余人参与。
上午在厨房帮修女剁肉时,听修女谈及主教修道路上的艰辛,让我心中甚是触动。触动的是自己十几年修道的艰辛,但是仍旧愿意继续走下去,因为就是喜欢这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