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徐州生活已四十多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几经搬家,又经历了十年动乱翻箱倒柜把和苏联专家的照片、我父母的照片还有圣像全部烧了。当时愣是没有发现这枚德肋撒圣髑。
然而在这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自私已简直让人不可思议。为了寻求作乐,甚至有人置家庭而不顾。在这样的社会中,从何谈爱?物质文明在进步,然而我们的道德却在后退。
不过几天的时间,由于各方面的不协调,已先后有两批同来的打工者回了家。我们四人也作好了回家的准备。10月29日,天一直下着大雨。我们一路乘车、换车,本来带钱就不多的我们糊里糊涂地来到了杭州市火车站。
(秦若翰)徐州教友积极捐物救灾本报讯为支援灾区,响应徐州市民政局号召,徐州教区广大教友纷纷捐献被褥、棉衣共1000多件,由总堂统一收集,目前已送交有关部门转送给灾区人民。
听大姐说,有一年圣诞节,她和母亲瞒着父亲,抱着不满周岁的大哥,去十几里外的村庄过瞻礼,途经一条水不多而且已结冰的小河,为了赶时间,母亲就找了一处冰面约一米宽的地方想逾冰而过。
天黑了,路上已没有行人,不知过了多久,走来一个教友才把他搀扶起来回家。父亲、六叔看见他满身污泥,嗔怪道:“信教有啥好处,尽是遭罪受。”魏合默默无语。
到目前为止,安老院已基本完善了老人们的医疗保健。为了老人们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并节省开支。由修女院的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安老院老人们的健康保障工作。
某个村曾有过教堂,但是目前仅有几位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尚保持信仰,他们的儿辈信仰意识已很淡泊,其孙辈则几乎与教外人无异。教堂也因早已无人问津被拆除了。此情此景,实在令人悲痛惋惜。
据史料所载,大同城内最早的教友为洪洞人杨存礼(该人在原籍时已领洗),居住在大同城内老坟(今马军营),后又迁往大同南郊的西河河村,1900年殉道的杨雅各神父即出自此家族。
并准备在神父楼前修建供全体教友用的大堂,材料已基本齐备,但因资金不足暂未施工。后因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未能开工,教友们只能暂用修女院小堂。